最近一則幼兒入學面試班廣告在社會上產生爭議,究竟「教育」該何時開始呢?
研究發現,嬰兒出生後頭兩年尤其重要,建議「教育」在嬰兒出生後就該開始。然而,所說的「教育」不是上學或說教式的那種,「教育」是指為嬰幼兒發展提供幫助,透過環境刺激來幫助嬰幼兒發展。以學習母語為例,0-2歲的嬰幼兒不需要上學也能學會母語,這是因為他們自嬰兒時期起已在環境中學習,可見環境對小朋友學習的重要性,學習不僅在課室或學校裡才發生的。
嬰幼兒透過環境的薰陶來學習,與家人互動外,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材之一,花草樹木、小鳥...等等,大自然就是豐富的環境,也是其中一個最好的教材:
- 大自然有著各種顏色刺激嬰幼兒的視覺-例如翠綠色的樹、鮮艷的花朵。
- 大自然有著各樣氣味刺激嗅覺-例如花味、青草味
- 大自然有著不同的質感刺激觸覺-例如沙、石頭、草
- 大自然有著不同的聲音刺激聽覺-例如海浪聲、小鳥聲
若下雨天便少了探索的機會? 不、在家也可提供簡單的材料讓幼兒探索,如食物-甘筍、青瓜,嬰幼兒約9個月起,可以把食物切成一根根給他們用味覺來探索食物的質感和味道。更可以運用食用色素或安全的顏料來與嬰幼兒進行美術體驗,把食用色素或安全顏料唧在畫板上(見圖),讓嬰幼兒任意用手或腳來把顏色胡亂混合,凡是嬰幼兒第一次接觸的感官刺激都是他們學習的機會。
更可以花點心思,把嬰幼兒的美術體驗過程變成作品:
- 在畫板上先隨意貼上幾行膠紙
- 滴上不同顏色的色素或安全顏料
- 讓嬰幼兒任意用手或腳來把顏色胡亂混合(如真的不想亂污身體,可以在顏料上舖上保鮮紙)
- 色素或顏料風乾後,撕開膠紙便會見到體驗而成的美麗的作品
要注意我們不是要求作品美麗與否,過程才是重點,作品只是他們成長記錄的其中一種。在體驗期間,我們容許他們隨意的用手手腳腳或身體其他部份來探索,跟他們談談感受,促進親子關係和幫助語言發展。
「教育」不僅是指父母、老師教了什麼,還是促進嬰幼兒發展的一個過程。「教育」不僅透過教授習得,還有從環境中獲取經驗而習得。比起小小年紀就要上興趣班,為嬰幼兒設置豐富的環境,準備和安排一系列探索活動,對嬰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更有益處。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