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朋友聊天,友人在電話的另一端訴苦,說她如何為兒子報讀幼稚園而奔波勞碌。「我一共報了十間。」她說。
十間?我聽得下巴都幾乎要掉下來。我沒有敢告訴她這邊廂,我為兒子Ryo 報了……一間!
「我不算誇張了,我認識有人報了16間。」朋友繼續說。「唉!這些都不算什麼,最怕是要準備面試…… 我驚阿仔到時不肯說話。」
我嘗試說服友人不必過分緊張:「 對很多三、兩歲的小孩來說,面對一群不認識的大人,加上陌生環境,表現害羞不敢說話是很正常,面試的老師會理解的。再說,幼稚園面試不都是小朋友們一齊玩玩,很輕鬆的嘛?」
友人對我的話不以為然:「你有所不知了!現在的家長都怕輸在起跑線上,幼稚園面試無不嚴陣以待的。市面上還有許多幼稚園面試班,為小朋友操練面試技巧。」
我一下子接不上話,什麼時候香港的小孩子連報讀幼稚園都好像見工面試那般緊張?
在美國,面試並不是幼稚園取錄過程的「指定動作」。美國的幼稚園班一般屬於小學(Elementary School)一部分,進了幼稚園基本上等於進了同一間小學。這裡的公立學校無需面試,以居住地區收生,公立的資優學校(gifted schools)則以統一考試成績決定取錄與否。如果想進入公立的資優幼稚園,孩子們也必須考試,但無需經過面試。
只有少數收生門檻比較高的私校,會安排play date或與家長面談 ,作進一步的篩選。儘管如此,那種壓力都沒有香港那麼大 。
說說我們為Ryo報幼稚園的過程吧,我們心儀的學校是一所私校,聽聞該學校都頗受歡迎,每年報名人數不少。 我們早早遞交報名表,參加了open house,隔了幾個月,收到學校電話通知,帶孩子參加play date (沒有要求跟家長面談或什麼的)。我還在電話問道該如何為play date 作準備,記得對方很友善的回答:「無需作什麼預備,就讓孩子做真正的自己,記得讓他吃飽早餐,開開心心,輕鬆過來就行了!」
(待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