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小朋友是否也坐不定、無法集中?要他們做完一份功課,簡直難過登天。處理小孩的課業已經讓家長們心力交瘁,他們還整天嚷著要去玩耍!但其實適當的遊戲,亦是小孩學習的一部分,讓小朋友在輕鬆快樂的情況下,逐漸提升專注力、表達和社交能力!
催谷課業或有反效果 父母必學溝通、讚賞
即將升讀小一的Marcus,自從上幼稚園之後,被發現他跟不少小朋友一樣都有專注力不足的問題,甚至做功課時寫兩個字便離開書桌,無法安坐下來專注做一件事,令爸爸媽媽非常擔心。尤其Marcus的父母工作繁忙,日間只能靠婆婆和其他照顧者督促Marcus,但這個任務又談何容易呢!很多時候爸媽下班回家替Marcus檢查功課時,都發現他仍未完成。媽媽與不少家長一樣,都非常重視子女的學業成績,看到兒子的情況,令她非常懊惱卻又無計可施。她曾嘗試催谷兒子做練習,結果適得其反!縱然兩夫婦的學歷不低,但在面對兒童發展的課題上,還是要請教專業人士。他們嘗試尋求不同協助,但都未能找到適合的服務幫助Marcus,直至Marcus就讀的幼稚園參加了「賽馬會童亮計劃」,順理成章亦開始參與及接受計劃中賽馬會童亮館的活動及服務,令Marcus的情況得以改善,更促進了親子關係。
從遊戲中學習 變得專注 學習堅毅
賽馬會童亮館的遊戲和活動結合了STEAM、動感體能以及多感官閱讀,幼兒在專業的社工和治療師輔助下,漸漸提升各項能力。用作訓練幼兒大肌肉和協調能力的攀登架,更令Marcus媽媽留下深刻印象。她發現小朋友們在過程中學懂互相合作,例如在地上放置咕𠱸、墊子,合力完成攀登任務。她看見Marcus除了學習到與其他小朋友相處,更重要的是,Marcus並無放棄困難的攀登任務,反而屢敗屢試,意志變得堅毅,與平日在家做功課輕言放棄的表現完全不同。其實不僅Marcus有轉變,展現出過往沒有的毅力和專注,媽媽亦有所不同。媽媽從計劃中的家長課程以及賽馬會童亮館社工身上,學習到要適時讚賞和鼓勵小孩。於是,她亦藉機會在旁表達對兒子努力的鼓勵和欣賞,增強他的自信心外,亦令二人更親近。
( 賽馬會童亮館的遊戲和活動結合了STEAM、動感體能以及多感官閱讀,幼兒在專業的社工和治療師輔助下,提升各項能力。)
原本坐不定,無法專注閱讀和聽故事的Marcus,專注力也明顯上升,甚至能參與整個閱讀時間!賽馬會童亮館的閱讀時間結合了互動遊戲,對專注力不足的幼兒而言,當然比傳統在家說故事更吸引。在老師和社工引導思考和表達的過程中,也讓媽媽發掘到Marcus喜歡探索和願意嘗試的一面,並了解到他對科學的熱忱!媽媽一直以為Marcus對學習無興趣、提不起勁,但放手讓他探索後得到意外收穫!爸爸更說「參加活動後,Marcus每次知道要去賽馬會童亮館玩,前一晚就會很著緊,都會早點上床睡覺,因為要抖足精神玩。
(原本坐不定,無法專注閱讀和聽故事的Marcus,專注力明顯上升。由老師和社工引導思考和表達的過程,也讓媽媽發掘到Marcus喜歡探索、願意嘗試的一面。)
讓幼兒學懂表達情緒 社工任橋樑促進親子溝通
Marcus正準備升讀小一,課業比幼稚園更深,加上早前幼稚園因疫情停課多時,Marcus跟不上進度,媽媽擔心不已,決定督促他多做練習,每天安排不同的課業。然而,Marcus卻認為練習很難、不明白為甚麼要做、更不喜歡玩耍時間減少。擔任護士的媽媽不僅要承受疫情的工作壓力,每每看到兒子未能完成練習就更勞氣,不禁責怪他。不久,社工聯絡媽媽,反映Marcus不開心,同時引導媽媽表達自己的情緒和狀況,並提供方法協助她調節情緒。「很感動,沒有想過。姑娘多數接觸小朋友,很少個別關心家長,真的沒想過會有這方面的支援。」這種關心令Marcus媽媽感動不已,亦令她了解到兒子的情緒,從而改變教育方法。她學會利用不同的獎賞和鼓勵,成功令Marcus在課業上有進步。媽媽明白到原來要子女進步,家長自己先要進步:「想幫小朋友,先要幫咗自己。」調節好心態、配合適當教育方法,才能走出死胡同,探索新方向。
(以往爸爸一說要教功課,Marcus已經哭著走出來,現在則不如此抗拒。)
Marcus的父母都有參與賽馬會童亮館提供給家長的情緒管理課程。爸爸憶述,Marcus由此至終都比較害怕他,媽媽則擔當較溫和的角色。因此當爸爸語氣較強時,便會失去平衡,令Marcus產生負面情緒。他和太太在課程中學懂家長自身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並要提供適當空間予子女。「我通常希望很短時間教好功課。我很急躁,會重語氣叫Marcus做好,把他逼得很緊。上完課程後,現在我都會給他一定空間嘗試,讓他自行解決功課和難題。」他們笑言,以前爸爸一說要教功課,Marcus已經哭著走出來,現在則不如此抗拒。
(賽馬會童亮計劃令Marcus媽媽了解到兒子的情緒,從而改變教育方法,成功令Marcus在課業上有進步。)
同時,有語言發展遲緩的Marcus接受童亮館的言語治療和訓練後,父母發現他說話逐漸變得流暢及有組織能力,亦喜愛用說話和文字表達情緒,更嘗試留字條向父母訴說自己的感受,令爸爸備受感動。媽媽說Marcus現在「說話會定一點,思考後才說,以前「Er」了十秒才能說,現在會想清楚,有紋有路,更學會用連接詞,例如「因為」、「所以」。現在會說、寫出他的感受,真的很驚喜。」
(在賽馬會童亮計劃的幫助下,加強親子溝通,令Marcus一家關係更緊密。)
Marcus的課業或會日漸艱辛,加上要照料同樣專注力不足的弟弟,爸媽面對的難題並不少。然而在兒童發展上,若尋找到專業和適切的協助,除了能讓子女快樂地接受訓練和治療,更能適時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育兒方法,維持家庭心理健康。
「賽馬會童亮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策劃及捐助2.25億港元,與香港大學、香港小童群益會及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聯合策動。目標是要建構一個結合醫護、教育及社福專業於一身的計劃模式,為基層幼童提供關鍵支援。計劃於天水圍及深水埗兩區的32間幼稚園中試行,為參與學校約190名教師提供專業發展,從而為約6,000名幼童及其家庭提供全面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