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送子女出國讀書,目的當然是希望子女有美好的前程,但孩子年紀輕輕便離鄉別井,必定會遇到不少問題,在子女到外地升學前,父母可以怎樣幫助他們做好心理準備?孩子已經飛到當地後,家長又可以如何幫助他們渡過適應期?根據我們的經驗,孩子到外地升學有機會遇到以下各種情況,我們建議家長可以做出一些相應的對策。
子女會遇到的三大難關
1. 文化差異
身處異地,無論天氣、食物、文化等,各項生活習慣均與香港大相逕庭,孩子人生路不熟,加上正處於敏感且情緒化的青少年階段,有可能難以適應新地方,亦會因而影響對校園生活的喜惡,甚至與當地同學的日常社交。
2. 學習模式
香港本地學生習慣一排排坐,不懂回答的問題,只要躲在其他同學後方便可;國際學校則較常圍圈坐,但亦僅限於同儕之間,老師不會經常加入圈子一起小組討論。然而,外國的學校非常流行U型教學(U-Shaped Table Teaching)或哈克尼斯圓桌教學(Harkness Table Teaching),師生習慣透過一起討論去學習,增加學術交流和師生互動。
這種轉變對於年齡介乎11至14歲、自我意識特别強烈的孩子來說,或需要更多時間去適應。學生或會遇到不少心理障礙或疑問,例如什麼時候該說話、如果不懂回答老師的問題該怎麼辦等,或要花一至兩個學期才能完全適應。
3. 生理轉變
青春期是人生一個重要的歷程,孩子會面對生理和心理上的轉變,包括變聲、暗瘡、月經、夢遺等,青少年一方面會為自己長大而感到興奮,另一方面又會因未能適應而感到手足無措。不少家長可能怕尷尬而不會主動與子女談及這些問題,但其實青少年在這方面尤其需要接受正確的教育,家長應抱著開放的態度教導他們,避免他們一知半解,從錯誤途徑吸取訊息。
遠水不能救近火……父母該如何幫子女做好準備?
當父母和子女相隔兩地,家長能做的就只有透過Skype、Facetime等視像通話工具與孩子對話,又或者等孩子放長假回港時多加觀察,但如果子女不願意宣之於口,該怎麼辦呢?若家長與子女及早考慮出國讀書的計劃,可於出國前跟子女做好心理準備:
1. 追上當地的潮流文化
社交生活快樂與否,是孩子能否享受留學生活的一大關鍵。我們建議家長和子女事先搜集資料,看看當地學生流行什麼衣着、音樂、興趣等,預先「裝備」自己對當地潮流文化的認知,便能更容易與同學打開話題,結識新朋友,一起享受校園生活。除了透過互聯網獲取資訊,亦建議家長與學生事前到學校作實地考察,並留意校內的活動宣傳刊物。
2. 參加學前訓練班
本地與外國的學習模式有相當大的差異,建議家長讓子女參加一些由信譽良好的升學機構所舉辦的學前訓練班,老師會模擬外國學校的上課模式,讓學生預先熟習一對一的討論式教學。
3. 加強溝通 給予心理準備
留學前家長宜多花時間與子女溝通,並向子女預告他們到外國讀書有機會遇到的各種狀況,例如:與同學的社交遇上問題、青春期的生理變化、當地與香港文化之不同、日常飲食生活的差異等,然後讓子女及早有所心理準備,家長亦可建議一些可行的方法去應對,即使他們當下遇到類似的問題,都不會太慌亂。
不過,家長在教導子女時亦要小心取得平衡,不建議家長陪子女到當地居住,以免子女變得過分倚賴,失去學習自理能力的機會。家長可盡早培養子女的自決能力,讓他們知道哪些問題可自行解決或通知校方、哪些情況應向父母求助。建議在子女出發前一年便開始訓練他們的獨立能力,自己洗衣服、管理金錢等,逐步建立自理的習慣,這能讓他們到留學時會較易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