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朋友們投訴子女被問及高中想選什麼科目、大學想入什麼學系、將來想做什麼職業等問題時,總是支吾以對。

其實孩子升高中只有15歲,入大學亦不過18歲,年紀尚小,或許還未認識自已的興趣和長處,要作出影響一生的選科決定並不容易,即使心中有了目標,也不一定喜歡跟別人分享,怕未能達到過高的目標,而成為笑柄…孩子背後的迷茫和焦慮會化為愛理不理、滿不在乎的外表,他日好有一個下台階。孩子面對父母、老師或者同儕的追問,總有點壓力,特別是父母,孩子會猜測父母的心意和期望,既想達成個人理想,又想顧及父母心願或財政等因素,父母往往成為最難阻子女選科的人,想達至雙贏,父母就要花點功夫:

1.了解學校制度

中學方面,儘管學校做足了生涯規劃的輔導課,跟孩子做過性向測驗,介紹過大專教育出路,但升學選科始終有競爭和制度上的安排,父母不妨陪同子女了解學校的要求,全級排名、學科成績要求、選科組合、退修機制等。大專方面,孩子透過院校網頁、大學資訊日、舊生分享等,多了解各學科學習內容,工作前景等,才能作出合理的分析和選擇。只怕孩子在沒有充分認識某一學科便貿然作出選擇,父母才會擔心至出手干預,引起兩代的衝突。

2.尊重孩子的想法

當孩子充分思考、理性分析後選取喜歡的學科,父母們可以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想法。看著旅遊節目《50日背遊中美》主持人梁彥宗(Chris) 漫遊遙遠小國,驚嘆天然美景,有著不一樣的體驗;當年他以會考八優、IB近滿分的公開試佳績,進入普林斯頓大學時沒有考慮「錢途」,也沒有選修「神科」,反而主修個人喜歡的生態及進化生物學,造就後來應徵澳洲旅遊局的世界筍工及拍攝旅遊節目,父母的尊重和支持十分重要。

3.孩子的人生並非你的人生

孩子年幼時,父母作為監護人或會錯將孩子當作自己的產業,很想為他們安排最好的將來,追求專業,又或者想孩子完成自己未完的夢,其實,孩子的人生並非父母的人生,年代不同,你敢說你為孩子選的學科足夠他們面對將來變幻莫測的社會和經濟變化?升學專家魯思常常提醒年輕人,不要單看職業陪訓,讀大學是為了學習基本知識、訓練邏輯思維和價值觀,這何嘗不也是對父母的一番教導。

 

4.跟子女良好溝通

子女選科及教育當然並非他們個人的事,父母在經濟上的投資、情感上的支援,令雙方都不能獨斷獨行,報章報導有港人放棄雙學位課程,乘父母不知而自行退學轉校,向理想的大廚行業進發,聽來激勵人心,但子女和父母若能充分溝通,擁有和諧互信的相處模式,定能少浪費一點時間和金錢,達至雙贏。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