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最近網上流傳一張相片,一位爸爸在教小朋友做功課把自己的手反綁在背後,慎防教功課時小朋友不聽話,氣上心頭會忍不住動手體罰,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在討論區裡有位家長講述無論怎樣威逼利誘,小一的女兒都是不願望做功課。功課艱深又沉悶,小朋友自然不願意做,有時候家長重覆教導了多遍,小朋友仍未能掌握,整個周末就在「做功課」這事情上拉鋸,令家長沮喪又影響親子關係。究竟如何才能從小培養小朋友樂於做功課?

討論區隨意門:教女教到想自己先放棄!


1) 告別死記硬背的方式

不少家長小時候都有背書的經驗,往往在默書前把課本背得滾瓜爛熟,但默書過後便把課文忘記得一乾二淨。相反,小朋友在遊戲中學習,可加強記憶,對於耐性有限,不願意安坐做功課的幼童尤其有效,例如從小在家中播放英文歌,用唱歌的形式將A至Z排序變得朗朗上口。另外,在學習中文字方面,由於中文是象形文字,家長可多利用圖象化的識字卡,把日、月、耳、山等文字形象化,再解釋相同部首的文字具同一類意思,如「聆」、「聽」等都是跟「耳朵」有關,而加深小朋友對文字的印象,並產生興趣。

2) 適時休息
小朋友耐性會隨著年紀增加,一般3歲小朋友可專注同一事物約15分鐘、6歲時約30分鐘、9歲時約45分鐘,而一些需要高度的專注力的活動,如砌拼圖、積木、做功課等活動,小朋友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則更短。因此,每次小朋友做功課時,都要適時讓他休息,如他已對該樣功課失去興趣,家長繼續強逼完成,會適得其反,引起紛爭。

3) 保持健康的作息生活

不論成人或小朋友,如睡眠不足都會影響專注力,面對沉悶的功課會尤其無法集中及抗拒。爸媽應保持小朋友有充足睡眠和固定的作息生活,才能有穩定的情緒和安全感,並產生良好的專注力。因此,爸媽應讓小朋友養成固定時間吃飯、睡覺、固定在同一時間和地點寫作業或玩遊戲,讓小朋友習慣把做功課納入恆常生活的其中一部分。

4) 思維導圖(Mind Map)記憶法
思維導圖可以幫小朋友強化記憶和聯想力,並把同類型的事物系統地串連。例如「到公園玩」就可引導小朋友講出時間、地點、人物,活動等,再聯想到天氣、小朋友的衣著、顏色,再由顏色聯想至同色的物品等,協助小朋友把知識有系統地歸納和聯繫,並觸發想像,增強小朋友的記憶和聯想力。在思維導圖上圖文茂,更可增加小朋友的學到詞彙,及增加學習趣味。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