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校過程中,相信不少家長在比較不同學校時,都會提及一個字眼 - Banding。但無論花多少時間去解釋,大部份家長總是抹不掉自身的固有概念,就是認為每所學校都有banding之分。
不厭其煩也要再重申一次,banding(即派位組別)本身是用以分辨每屆小六學生的成績組別,作為在分別與全港及中學校網內作升中統一派位時決定派位先後 之分,不論是前後兩者都會將學生分成現行的三個組別。所以每所學校,不論是中學、小學、甚至幼稚園都並無所謂以學校而定的派位組別。
但相信大部份家長對這個答案都不會感到滿意,結果是只會選擇繼續參考坊間各樣無客觀根據的所謂中學派位組別排名,作為選校時的參考。為了令各位讀者能更理性地去分析各校的分別,所以在這裏會簡單解釋如何才能真正恰當地運用本身公開的資料,去適當地評估不同學校的標準。
其實最可靠的可算是將本身用於每年小六學生身上的派位組別,應用在中學這個層面之上。但要留意絕對不可以將派位組別根據不全面的公開試或升學結果作為依據,因為派位組別本身只應用於升中,所以只能作為了解各中學在中一收生時,能吸納各派位組別學生多寡之分。再者在升大學時只有聯合招生而沒有派位機制,又何以會有派位組別之理呢?
要知道怎樣才可以透過公開資料了解各中學的收生情況,繼而洞悉各校獲派新生的「派位組別」,留待下星期分解。
圖片來源:http://news.takungpao.com.hk/hkol/graduate/2012-07/679821.html
「謎樣的派位組別」系列鏈結:
(二)教學語言微調衍生的轉直資潮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