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凱莉山國際學校雖然在香港引起一些爭議,卻與在英國祖國的母校無關。

英港兩地,同一副招牌,不一樣的運作。我告訴一些家長,英國的歸英國,香港的另歸香港。為表公信力,我告訴他們:我的小表妹,今年十二歲,由我推薦和賛助學費,今年進了英國的凱莉山寄宿學校。

表妺只是小學生,出身公屋,我的舅父——亦即其父屬於基層,家住黃大仙。本來這樣的階級和地段,學童的父母能供得起小孩去英國讀寄宿學校的可能性不是太高,當年我父母努力做到,今日我事業稍有基礎,也望略盡棉力。

我仍獨身,沒有結婚,而舅父曾向我表達繼續讓女兒在香港升學的恐懼。我資助表妹去英國,當然因為親戚血緣關係,但更重要她在學校很努力,成績很好。能進英國寄宿學校,主要還是靠自己的表現。為此,舅父將小表妹帶出來,在鑽石山下一間我從未踏足過的海鮮酒家,環境嘈雜,食物質素不太impressive ,鄭重其事,叫小表妹親自為我斟茶,恭敬說一聲感謝。

她很懂事,照吩咐做了,而且目含淚光:「表哥,去到英國,我知道你賺錢也很辛苦,我會勤力讀書。」

那一刻我眼晴一熱。舅父對我重複說感謝,我說:不要客氣,這是應該的。我希望表妹是我贊助的第一個,以後我還會幫助勤奮但沒有經濟能力的香港下一代。我願意在表哥的眼神裏,我第一次感受到父母的情懷。

多年來我只是升學顧問,為滿懷心事和期許的家長找一間好學校。但我畢竟不是父母,一貫的我只是提供專業服務。但是在這一天,表妹卻令我擁有了一份與父母易位而處的同理心。我輕輕撫摸她的頭頂:我為你交學費,你不必擔心金錢,但我只要求你一樣:不要玩手機,想想你將來想做什麼工作,想想你的目標。讀書辛勤要盡全力,若是還達不到,不能勉強,最重要的是去了英國,要學習做一個善良的人。

我感到她的感激和喜悅,因為在她就讀的學校,有數以百計的同學仔耳語盛傳:她九月離開我們去英國讀書了。許多好同學和朋友,對她依依不捨,聽說有幾位女同學還與她相擁哭泣,告訴她:將來去了英國,我們怎麼辦?我們的父母沒有BNO,我們是新移民,你走了,請你永遠不要忘記我們。

從此,她離開香港的校門,會踏上一條青雲路。三年之後,若她回來,她會變成一位小小的Lady,不但英文字正腔圓,而且吃飯學懂了餐桌禮儀,她會告訴女同學:在英國讀書,我不會像香港一樣發噩夢,每天的日子過得很開心。我告訴表妹,不要因為你的幸運,而離棄了沒有你那般幸運的同學,將來你若出人頭地,我希望你也能幫助沒有你幸運的人。因為分享是高貴的人格表現。表哥對你的Commitment,可以說非常卑微,但對於你,卻十分重要。

她咬緊下唇,果斷地點點頭。我沒有與舅父舅母一齊去送機。送別的晚飯之後,我開車離開她的一家,汽車的倒後鏡映照着獅子山。由獅子山到英國的凱莉山,兩座山峰,名氣和高度,雖不能比較,英國總比香港巍峨。表妹邁出了人生的一大步,是表妹應該感謝我,還是我該感謝表妹無意中開拓了我的人生感情視野?略多愁善感地,我輕嘆一口氣,目送表妹今夜在星光中起飛。汽車的窗外,正值西天日落,映照着維港半壁的紫暮紅霞。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