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想過「自閉症」、「會計師」、「好打得」這三個看似毫無關聯的特質,竟然會出現在同一個電影角色身上? 我最近觀看的一齣電影《暗算》(The Accountant),便將自閉症與其他元素作結合,塑造出非常獨特的主角──一個患有自閉症的會計師。
他是數學天才,但同時卻又擁有像特務一樣的非凡身手,能夠以一敵眾,而電影中所穿插的片段亦交代了這個「奇人」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細節,道出自閉症患者與家人所面對的種種難關。
(以下內容可能含有劇透)
電影中的主角自小患有自閉症,從父母和醫生會面那一幕,可看出他不擅於表達自己的情感、難以與人溝通、會重覆做出搖晃身體的動作,而且在砌拼圖時,當發現最後一塊拼圖不見了而未能完成後,便變得情緒激動。醫生建議將主角送進專門照顧和訓練自閉症兒童的中心,但他身為軍人的父親並不同意,而是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去培養兒子,最後與妻子離異收場。於是主角的童年,就在父親極為嚴厲的紀律與武術教育下渡過,由此亦可見父親渴望兒子能夠保護自己,以及發揮自己的潛能。
主角在長大後成為了一個對數字非常敏感的會計師,一方面暗地裡與黑幫有不少牽連,令他時常處於生死邊緣,而他另一方面又向財政局調查員提供資料,協助將犯罪者繩之於法。劇中除了擁有刺激的槍戰場面外,亦可從主角日常生活中的舉動,看到他成年後在溝通和社交生活上遇到的困難。他時常木無表情,不苟言笑,而且較難明白別人說話當中的含意和情緒反應,當女主角主動打開話匣子時,他亦會作出較為突兀的回應。
主角每天回家後,都會有規律地做著一成不變的行為:聆聽狂熱和激昂的音樂,然後用木棍反覆搓自己的前小腿,接著設定好鬧鐘,最後服用精神科藥物 (血清素調節劑),藉以改善情緒。從電影情節當中,亦可看到他做事必須從頭到尾妥善地完成,不然情緒就會發生很大的波動,像「發瘋」一樣。在現實中,的確有些自閉症患者會較難接受轉變,容易出現焦慮或抑鬱等情緒問題。
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在主角小時候,父親曾問醫生兒子長大後能否過「正常」的生活,而醫生卻反問他何謂「正常」?其實,不少自閉症兒童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過普通人一樣的人生,像是能夠結識到朋友、有一份能勝任的工作、可以組織家庭,生兒育女等等。而劇中男主角與女主角之間的微妙互動,正正反映出自閉症患者也會有各種情感,亦希望可以去愛人和被愛。如果社會大眾能對自閉症有更深的認識,多加接納並給予患者更多機會,用心發掘他們的長處,便能夠令他們更容易融入社會,甚至活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不一樣」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