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到新的動作、話語及技能時,都會讓父母開心個半天。陪著孩子成長,和他一起經歷人生裡不同的第一次,確實是非常開心、興奮和難忘的。
當孩子學會一樣新的東西時,不少家長都會很開心,並想和其他人分享寶寶的趣怪動作或表情。不過,對於寶寶是否每次都能在媽媽的指令下完成動作,卻是另一回事。尤其當寶寶去到了陌生的地方時,其成功率會大打折扣。
當媽媽在家裡叫寶寶舉手時,寶寶的成功率會是九成;但當媽媽在朋友家或餐廳叫寶寶重複其動作時,成功率將會是五成或更低。有時候,寶寶不但不服從,更會發脾氣。寶寶為何時會時不會?很多時候,父母都說寶寶怕陌生人或寶寶忘記了,但其實,原來學習的地點和這是有密切關係的。
一項研究發現,當參加者在安靜的環境下閱讀,並在安靜的環境下回答閱讀理解題目,他的成績比起在吵鬧的環境下作答較好。但如果參加者在吵鬧的環境下閱讀,他們竟然在吵鬧的環境下作答,比起在安靜的環境下作答有更好的成績。
在心理學裡,這叫「配合情景記憶」現象,這現象說明瞭如當製造記憶和回想記憶的情景是一樣時,人便能更容易喚起記憶。所以,孩子的學習是和編寫記憶的情景是有密切關係的。而更有趣的是,記憶情景不但和環境有關,記憶情景,更可包括情緒(如生氣)或時間(如生日)兩方面。
想減少寶寶時會時不會的情況,或許我們可以嘗試把寶寶的學習歸類─學寫字或閱讀時,孩子就應該在安靜的地方學習;但活動性的技能,如拍球及跳躍等動作,便可以在戶外或人多的地方進行,這樣便可以令寶寶更容易喚起記憶。
參考資料:
Smith, S.M., & Vela, E. (2001). Environmental context dependent memory: 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sychonomic Bulletin and Review,8, 203-220.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