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小朋友由生牙到3歲左右這段期間,會短暫地出現咬人行為,相信不少小朋友都曾經咬他的朋友或被其他小孩咬。咬人是不當的行為,但對於小朋友而言,咬人卻是他們表達情緒和感受的其中一個方法,在孩童時期十分常見。面對孩子動不動就咬人,家長應該要適當阻止,並作出引導。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孩子脾氣壞教不好? 簡單8個步驟耐心管教!

孩子咬人的原因

小朋友咬人對於父母來說是個敏感的話題,通常都會被視為沒教養、沒禮貌的表現,亦有很多父母會認為這代表孩子出現問題,但其實孩子咬人不一定是故意或惡意的。不同時期的小朋友咬人有不同原因:

嬰兒時期

嬰兒咬東西是因為長牙的過程不舒服,而咬東西是舒緩疼痛的方法。

學步期

學步期的小朋友會利用咬的方式探索身邊事物,他們可能會咬朋友,然後觀察對方對這樣的舉動會有什麼反應。他們也可能只是單純想要聽到朋友意外的尖叫聲,他們並不知道咬人之後,別人可能會受傷。

幼童時期

踏入幼童時間,小朋友咬人可能是為了得到關注。小朋友可能會認為處罰是一種關心的象徵,並由於覺得自己被忽略,然後又太渴望得到關心,因此故意用咬的暴力方式博取注意。另外,小朋友亦可能會透過咬人表達感受和想法,由於小朋友年紀尚幼,他們無法用言語清楚表達自己所思所想和感受,因此會透過行動表現。例如家長硬要沒收玩具,小朋友可能會咬人表達不悅;有時候小朋友為了讓別人知道他想獨處,也會咬人警示。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停課期間親子關係惡化?三個方法助你平復親子衝突

4招阻止孩子咬人

想阻止小朋友咬人,家長可以嘗試透過以下4種方法改善:

1. 提供其他物品給孩子咬

對長牙的嬰兒而言,可以給他清涼的磨牙膠環或毛巾,他嘴裡有東西就比較不會想要咬人。

2. 減少可能讓孩子煩躁的情況

多帶孩子出去走走逛逛,並記得要讓他吃飽、睡飽。

3. 教導用說話表達感受及提供其他發洩管道

孩子較大的時候,鼓勵他多用說話表達感受,而不是用啃咬。如果孩子感到失望,請教他大聲地說出「我生氣了」,而不是用牙齒去咬人抗議。家長亦可以提供其他發洩管道給孩子,並給孩子適當、足夠的舒壓時間,這樣有助減緩他的挫折感,避免出現咬人等負面行為。

4. 增加親子相處和溝通的時間

多些親子相處和溝通的時間,有助於減少孩子咬人的情況發生。因為如果孩子能感受到來自父母充足的愛和關心,就不會把咬人的方式當作吸引家長注意的手段,尤其是當生活出現重大改變時,例如家裡增添了新成員。

小朋友咬人是無可避免的行為,家長應耐心教導孩子咬人是不該出現的行為,因為會讓別人受傷,然後讓他冷靜、記住父母所說的話,並不要再犯。如果透過多種方法仍無法阻止孩子咬人,或是咬人是孩子常有的行為,則可能代表孩子有情緒問題,家長應帶孩子尋求專業協助。

資料來源:Hello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