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香港人生活繁忙,習慣分秒必爭,家長每早起床就忙著煮早餐,叫醒睡夢中的孩子,再催促他們手腳快一點,每早的台詞總是離不開「快啲」、「就快遲到啦」、「食快啲」,都是急性子媽媽的寫照。當看著孩子把一分鐘就能完成的事拖十分鐘還未做完,確實難按捺心中的怒火,但其實催促孩子不一定有用,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影響:

1/ 愈催愈慢
家長習慣了急促的生活節奏,做任何事都快手快腳,看到孩子的動作慢條斯理確實會心煩,但其實孩子有自己的步調,父母應該耐心引導,原因是當父母習慣嘮叨、催促,孩子漸漸會習慣這個模式,並開始依賴父母的指令,甚麼事都等爸媽催促後才去做,愈催就愈懶散。

除此之外,父母愛催促更會令孩子產生反抗心態:你愈催,我愈不動,養成了壞習慣。亦有小朋友會因為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而產生自卑心理,長大後缺乏自信。

更多文章:【港識教養】爸媽當謹守!親子互動三大原則

2/ 沒有耐性
孩子的動作慢,但其實他有能力慢慢地完成要做的事,如果家長一直在旁督促,他只好急忙把事情做完,省略中間的步驟,久而久之,就算沒有人催促,他都會變得緊張和焦慮,做事焦急,失去耐性。

將心比己,你自己做事時都不喜歡一直被人催促,家長這樣對待孩子其實是一種無形的壓力,令他們喘不過氣來。

3/ 影響親子關係
爸媽不停催促,孩子一定感到抗拒和討厭。雖然家長的出發點是為孩子著想,但在他們眼中卻是一種指責,認為爸媽不滿意自己的表現,長久下去就會對爸媽產生抗拒,甚至連交談也不願意,影響親子關係。

4/ 性格變得暴躁
撫心自問,當你催促孩子時,你的語氣是怎樣的?一般家長在催促子女時都是帶著情緒的,甚至大聲叫喊,長遠會令孩子有樣學樣,當遇到不滿意的事情,就會大吵大鬧,性格也變得暴躁。

更多文章:【港識教養】父母自以為對仔女最好!?必看5個常犯的育兒大忌

5/ 不願意動腦
身為父母,切忌把自己的思考方式套用於孩子身上,因為小朋友不像大人,他們不一定很清楚自己做的每件事每個步驟,他們需要一邊思考,一邊把事情完成,如果家長一直催促,或者直接幫他們把事情做完,其實就是剝奪孩子動腦筋的機會,令他們不願意動腦。

總言之,小朋友動作總是慢條斯理,家長心急是可以理解的,但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了解他們的能力和步調,找出問題的本質,才能改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