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子女將來可以成為一個成功人士,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而樂觀就是其中之一。每個人的生命中都難免會遇上挫折和挑戰,有些人能迎難而上,有些人則會一蹶不振,能否衝破難關、邁向成功就取決於個人心態。樂觀有天生的因素,也有後天的因素,從小培養孩子成為樂觀積極的人,是父母可以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之一。想教出樂觀的孩子,爸媽可以參考以下6大訣竅!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心理學系教授Martin E. P. Seligman在《學習樂觀.樂觀學習》(Learned Optimism)一書中提到,「學習樂觀的主要技巧,是在每個人一生都免不了的失敗情境中,改變具有摧毀力量的自我想法。」

英國親職教養專家Anita Cleare在《為何父母應該教小孩樂觀》一文中也指出,教導樂觀是父母增進孩子的情緒健康所能做的最重要事情之一,孩子如何詮釋事件,直接關係到他們的自尊及對自我的感覺,「當孩子即使犯了錯,仍相信自己有能力與影響力,將會對自己與世界抱持正向積極的看法,並且更有可能充分利用機會。」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教好小朋友不怕遲!配合孩子天生氣質 4招養成孩子良好禮儀習慣!

6個訣竅教出樂觀孩子

父母若想教出樂觀積極的孩子,可以參考以下6個訣竅:

1. 停止抱怨

面對生活上的種種壓力和困難,無論大人還是小朋友,都曾忍不住抱怨,有人甚至天天都在抱怨。但抱怨對事情的發展毫無幫助,亦不能真正的紓解壓力,反而會透過回想及重述不愉快的過程,令情緒陷入更緊繃的狀態。

美國作家Vicki Glembocki曾在教養雜誌《Parents》中提到,爸媽越常抱怨財務問題或每天工作非常辛苦,會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未來在遭遇相同情況時,下意識地以同樣的方式反應。因此家長不妨嘗試多跟孩子分享美好的經驗,或多說一些實際上進行順利的事情。

Vicki更建議一個可行的具體做法,就是爸媽在每晚食飯時可以與孩子玩「玫瑰與荊棘」的遊戲,每位家庭成員輪流說出當天發生在自己身上最好與最壞的事情,但要把目標專注於正向的發展,最後還可以分享一個對明天的昐望,藉此教育孩子要積極面對每一天。

2. 學習感恩

除了不抱怨外,學習感恩亦十分重要。研究證實,樂觀與「感恩」的正向特質有關,感恩的人通常比較快樂、擁有更多的社會支持感,並能減輕壓力及沮喪程度。

當學會感恩後,生命中的痛苦就會變成很好的禮物。寫「感恩日記」是一個很好學會感恩的方法,每天睡前花3分鐘寫「感恩日記」,記下3件值得感謝的人或事,可以幫助自己遇到壓力時,不容易陷入低谷。每天寫感恩日記對孩子或有一定困難,家長可以換另一種方法,如要求孩子在每天晚餐或睡覺前抽出時間,大聲說出要感謝的人、事、物,並成為常規的儀式。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從小培養語言小天才!3招提升孩子語言能力 唱歌都有用?

3. 允許失敗

父母也可以鼓勵孩子,將失敗視為一種機會。教養專家Anita認為,不管情況發展是好或壞,爸媽都可以詢問子女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你下次會做些什麼?」如果孩子能夠把失敗當作是學習的其中一個過程,就能更容易發現自己還不了解或做不到的地方。

不過,爸媽要注意,在跟孩子討論怎樣可以做得更好之前,一定要先說出他們已經做得很好的地方。協助孩子進行自我評估,以及支持他們確定自己如何影響未來的事件,並訂定可以實現改變的行動計畫。例如孩子防守失誤導致參加的球隊輸球,他知道自己犯了錯誤,也對比賽結果不滿意,但不會認為全都是自己的錯,而是詢問爸媽可否能利用週末到公園練習傳球,努力為下次贏球做更好的準備。

4. 從小累積能力

當孩子擔心失敗時,可以讓他們自行設定個人目標,以及擬訂實現目標的方法。Anita指出,即使孩子為自己設定的門檻很低,但如果他們能夠自行完成,也會產生一種自己有能力的意識,這將促使他們下次設定更具挑戰性的目標,因此父母要支持孩子參加能夠獲得成功經驗的活動。

但台灣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教授郭乃文提醒,有人會誤將興趣當成能力,但兩者中間需要有技術的練習,才能夠建立穩定的能力,真正把工作做好。

更多文章:【教育方程式】爸媽必學5種方式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 盲目加油打氣只會增添孩子壓力!

5. 讓孩子做決定

樂觀的孩子更有彈性,面對挑戰時不會輕易放棄,同時會用具有控制與自信的方式來詮釋經驗。相反,悲觀的孩子會顯得無助和退縮,因為他們心裏認為,不管做什麼都會失敗,嘗試變得毫無意義。

心理學系教授Seligman指出,「無助」是學習得來的。實驗證明,當人或動物不斷受到挫折,便會感到自己對於一切都無能為力,失去信心,並陷入一種無助的心理狀態,因此而產生的絕望、抑鬱和沮喪,是許多心理及行為問題產生的根源。

心靈作家王理書表示,有權力感是樂觀的來源,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很重要,因為有選擇、有承擔,就會有負責。

6. 鼓勵合理冒險

相信很多父母都曾糾結於保護孩子的底線,既不想讓孩子受傷,又擔心過分保護會扼殺他們自我成長的機會。有時候,因孩子一開始表現得不夠熟練,父母會阻止或打斷孩子自行嘗試許多的活動,久而久之,只會導致孩子自信心不足,更會令孩子變得悲觀。

其實想幫助孩子成長,讓他們成為樂觀的人,家長要懂得適時放手。縱使過程中孩子會犯錯或遇到困難受挫,但絕對比完全不去嘗試來得好,因為成長就是透過不斷從錯誤中學習。例如讓幼稚園的孩子獨自在後院玩耍,或是在沒有家長的陪同下參與校外教學活動等,都是不錯的開始。隨著孩子成長,可以鼓勵孩子進行更具挑戰性的項目,像是登山郊遊或是參加過夜的夏令營等等。

最外,如果父母想要增強孩子的自尊與自信,應避免不切實際的誇獎與讚美,同時多為孩子提供學習新技能的機會。當孩子養成勇於嘗試新事物的習慣,並堅信自己可以做到,就能夠樂觀應對未來的挑戰。

資料來源:《未來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