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相信爸媽都曾經歷過,小朋友在街上突然情緒崩潰、尖叫大哭的場面。爸媽除了因為途人的側目而感到尷尬,更頭痛的是究竟應如何有效安撫孩子。親子教育專家羅寶鴻分享處理幼兒尖叫的四步曲,爸媽可以參考一下!

爸媽要首先明白,3歲以前的孩子確實經常會以崩潰、尖叫、嚎哭來表達情緒,而大概到了3歲半、4歲的年紀,以言語表達自己的能力則越來越高,相對尖叫大哭的情況就會減少。所以,若爸媽換個角度看,這些令人抓狂的時期總會有個了結時,反而更加證明出孩子充滿生命力,爸媽則可能會好過一點。

面對孩子尖叫的情況,羅寶鴻給爸媽最首要的建議是,大人要用正確的方式對待孩子的情緒,而急於打罵只會帶來反效果。當刻如果立即大罵孩子以制止他們尖叫,或許暫且有效,但其實是當他們受到威脅及驚嚇時,孩子的腦部杏仁核會做出「凍結」的指令,讓孩子呆住。孩子的哭鬧看似收斂了,但其實這並非由意志力所使,這對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都可能造成負面影響。

羅寶鴻提議,想冷靜崩潰孩子時,爸媽可以記住以下這四步︰

1.同理但不處理
2.不要坐以待斃
3.轉移他注意力
4.離開這傷心地

他指出,其實有不少專業的幼教老師,在課室裡遇上哭鬧的孩子,都是會採取這個方式。老師會請辦公室裡的其他老師協助,將孩子帶離課室。然後老師就會帶孩子到學校的其他地方,例如操場、校務處等等,安排他們做其他事情式玩玩具,嘗試讓他平靜下來。

當孩子情緒開始穩定,老師會嘗試以言語引導他們透過說話梳理情緒。這時候要用安定、同理的語氣和態度跟孩子說話,如︰

「老師知道你有點生氣,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明白…」
「老師知道你現在很傷心,我可以抱抱你嗎?」

孩子的情緒漸漸被了解,家長才能開始進入教導的程序。而當中有一點要注意的是,這樣並不等於當孩子有強烈情緒時,大人就受到威脅而滿足他們的要求。而且,在當下先不要給建議、不要滿口道理,對於情緒正在爆發的人只是徒勞無功。最重要的是先要讓孩子感受到,大人有嘗試理解孩子的感受,但亦不會輕而妥協。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爸媽只要謹守溫柔而堅定的原則,就能用愛去感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