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談及,由拼音發展出來的「拼讀故事書亅(decodable reader),讓小孩子可以提早進行閱讀。因為只要聽過相關的生字又明白其意思,那麼即使沒有在課堂上正式學過,小朋友只要能把生字拼讀出來,結合從聆聽得來的意思,再加上故事書中的插圖,便可以很早即開始自行閱讀。本文討論一個相關的問題:究竟小朋友是如何學會一種語言?
解答和研究這問題的學術範籌稱為「語言習得亅(language acquisition),這是一門頗高深的學問。粗略的說,語言習得學者認為學懂一種語言涉及兩種途徑:learning和acquisition。Acquisition(有譯作「習得」或「獲得」),就是通過日常的接觸和嘗試使用,在不知不覺間掌握了目標語文(target language)。這就是我如何學懂「chok」、「chur」、「升呢」等潮語,雖然我從沒在學校正式學過這些字詞。這途徑亦是我們出生後如何學懂我們的母語:粵語。
另一種學懂語言的途徑是learning。這是有意識,有系統的學習,一般在有組織的環境下進行,例如學校和教學中心。
回到我們如何學曉我們的母語:粵語。小孩子出生後,父母不停和他說話,通過日以繼夜,和實際環境中的聆聽與應用,小孩子慢慢明白父母說話的意思,而假以時日,吸收了當中的語法,然後逐漸學懂表達自己的意思。父母雖然不是有意識的為小孩子上語言課,但是通過這些日以繼夜的互動,小孩子便不知不覺間學懂(acquire)了他的母語。(所以小孩子出生後,父母給予他們其中一個最大的禮物就是不停和他們說話,現今間中看見一些父母只會自己看手機,或甚至讓幼兒自行玩手機,這絶對窒礙了小孩子的語言發展。)
那麼上述的情景,即通過大量的聆聽和互動來學習(acquisition),可否應用於學習外語?從大量的外語習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研究顯示,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愈早愈好。幼兒聽成人講英語故事,如果這成人(例如是教學中心的老師)有技巧,能夠將其中的意思讓小孩子明白(例如通過語氣表情、圖畫、互動),那麼小孩子真的可以從中吸收(acquire)到不少口語英語,這亦是為甚麼今天一些說雙語的父母,會用英語和幼兒交談。
但是上面談到的學習,主要涉及聆聽和口語,而閱讀和寫作,卻是另一種學習,下一篇再談。
--------------------------------------
立即「Like & Follow」D Mind Education Facebook專頁,緊貼施敏文博士專欄的最新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