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STEM教育」是近年香港中小學最常討論的議題,課程志在為將來培養出更多科技人才,但假若學生缺乏興趣,政府投摘再多的金錢也是徒勞。樂沛兒幼稚園早於2016年末開始將STEM引入幼兒教育,實行遊戲第一,知識第二,成功培養出孩子的學習興趣!

 

日常用品=實驗材料?

位於樂沛兒幼稚園一隅的STEM房間裏,放置了六、七張小桌子,桌上擺放了不同的科學實驗材料……咦?雞蛋、醋、牛奶、鉛筆、風筒?這些不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嗎?原來,這正是樂沛兒幼稚園引入STEM課程時的原則,校長吳苑君說:「其實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各種科學現象,最常見例如水油分隔,我們會嘗試讓孩子理解,重的物質會向下沉,輕的會向上飄,但不會刻意強調『地心吸力』這個詞彙。」

STEM是集合Science(科學)、Technology(科技)、Engineering(工程)及Mathematics(數學)的一門跨學科教育法,在美國已推行多年,近三年才在香港的中小學逐漸崛起。吳校長解釋為何當初有意在幼兒階段推行課程:「STEM課程能夠刺激孩子的求知欲與學習動機,令孩子願意嘗試新事物,如果從小開始接觸,就能讓孩子習慣從觀察獲得知識。」

 

老師技巧發問 鼓勵表達

幼稚園安排上STEM課時,堅持以一位老師對二至三位小朋友的比例,務求讓每個孩子都能親自摸一摸鉛筆插水袋、看一看水油分隔、聞一聞用酸醋浸過的雞蛋。過程中,老師會有技巧地問問題,誘發小朋友去思考某些科學現象背後的原理,以及運用不同的詞彙去表達觀察結果及感受。

「小朋友見到實驗中的事物有變化會很興奮雀躍,例如他們看到用醋浸過的雞蛋後,會不斷問為甚麼,會用不同詞彙去表達自己的感受。STEM讓孩子能夠從小體驗探索,對一些現象留下回憶。」吳校長希望這些愉快學習的回憶在孩子心中紮根,將來在合適的時機再開花結果。

 

去年開始STEM變STEAM

STEM課程目前已在樂沛兒幼稚園推行了一年半,去年9月校方引入Art(美藝),將STEM變成STEAM:「美國有研究顯示,在STEM加入美藝元素,有助訓練孩子邏輯思維之餘,同時培養創意。」

加入教育界十五年,吳校長見證了不同的教學時代,她認為STEM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再是單一而被動的聽老師紙上談兵,反而更願意學習新事物、對學習更有信心:「香港父母很急於要給予孩子Model Answer,結果孩子只懂背誦而不求甚解。但在STEM的探索過程中,有時需要小朋友自己摸索答案。」

而令校方意想不到的是,推行STEM時,很多知識並非來自老師們預先規劃的內容,反而是小朋友發掘了一些老師沒有想過的嶄新角度,幫助老師跳出框框,再由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尋找答案。過程有助訓練孩子敏銳的觀察力,從而提升解難能力。

 

「全面教育」培育全面的孩子

在樂沛兒幼稚園的課程中,其實STEM只佔了一小部分,學方的教學方針,是在基本的學術知識外,再為孩子開拓探索空間,稱為「全面教育」,吳校長說:「我們堅持締造而兩文三語的環境,一班有英語、普通話兩位班主任,以及一位廣東話專科老師,讓孩子們在不同的語境下成長,感受中西文化。」

不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室內學得到的見聞始終有局限,世界之大,如果想擴闊孩子的眼界,吳校長建議家長平日多帶小朋友到戶外玩沙玩水,多鼓勵小朋友觀察、探索大自然:「有時孩子會問一些意料之外的問題,如果父母不知道答案,不要立即抹殺親子間的討論空間,可以引導小朋友問老師,或一起到圖書館找答案,有助孩子真正愛上學習。」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