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八爪魚家長:學習困難孩子 選校困難家長

升學專欄出街以來,接到正常「我個囝/囡很乖、有時很好動,想讀功課不太多、壓力不太大的學校?有什麼選擇」一類查詢外,為數不少都是「阿囝/囡情緒起伏變化很大,或者語言溝通障礙、亞氏保加症、專注力不足……」據統計,特殊學習困難學童的比例維持在約10%,為數不算少,而且父母得知孩子有特殊學習需要時,升讀小一選擇學校時,便會分外緊張孩子「會否被欺負、會否被歧視、會否學不到……」,被憂慮、不安的心情纏繞,飽受煎熬。


早前有報道「融合教育缺乏成效,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慘成欺凌對象。有關注兒童權益團體訪問近700 名一般學生及特殊教育需要(簡稱SEN)學生,發現三成SEN 學生曾在主流學校遭不同形式的欺凌,兩成人更表示寧願不上學。而一般學生方面,九成人不知何謂融合教育,其中一成人甚至認為SEN 學生是負累及障礙」。雖然調查對象是中學,但結果反映出兩個關注點,一、特殊教育需要(簡稱SEN)學生入錯學校的現况;二、一般學生、甚至老師,要學懂照顧SEN 學生, 仍有一段漫漫長路。說句公道話,教育局、不少學校、有愛心的老師,由融合教育推行至今十多年,一直很努力提升照顧SEN 學生的能力,並為他們創造更理想的學習環境,不過現實中,亦有不少學校並沒有盡力……


先請專家識別再諗揀校



不少家長於子女仍是幼稚園期間,觀察子女「說話不多、寫字左右調轉、經常發脾氣、打人、坐唔定、沒有朋友、只愛數巴士……」等徵狀,就自行判斷(甚至一口咬定)仔女一定是有特殊學習需要。我並非專業教育心理學家,通常只會介紹他們到教育局或找教育心理學家,其實他們絕大部分相當輕微,家長先不用太過緊張(其實我也曾十分擔心兒子有讀寫障礙,因他寫字左右調轉,這或遺傳自我)。亦有家長朋友因孩子的情緒經常不穩、上學發呆或搗亂而感相當困擾,其後孩子被識別為資優,家長開始時滿心歡喜,後來嘆說: 「知道資優孩子要花大量力氣特別照顧,殊非輕易。」


小學概覽看出學校側重點



孩子由專業人士識別出哪一類特殊學習需要,家長才開始打聽哪些合適的小學。小學概覽的資料全由學校提供,可自吹自擂,但細心看亦有其參考價值,概覽的學校資料之中, 「學校特色」一頁,必定有一欄是「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部分學校一味標榜「資優班、拔尖、推薦學校參加比賽」等等,但同時亦有學校列明「照顧特殊學習需要學生,功課測考調適」,或者提供「駐校語言治療師及教育心理學家服務」等等,某程度上可反映學校的側重點,家長不妨於所屬的校網逐一查看。


當然單靠概覽資料並不足夠,另一途徑是翻查報章有關報道,學校敢於接受訪問談及如何照顧SEN 學生,是對於照顧SEN 學生的成績感滿意及信心的表現,能夠分享有關經驗的,絕非等閒之輩。例如: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曾接受訪問關於照顧聽障的學生。

雖是老生常談,但家長知道孩子有學習困難一時間或難以接受,但社會上很多有心人正在幫忙, you are not alone。


文:梁永樂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