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家長在監督小朋友做功課時,總是很容易動怒。明明三分鐘前已講了一次,另一道題目字眼改變後又完全看不懂了。難道要每一道問題重新解釋一次?

註冊心理學家程衛強(Victor Ching)建議家長可運用教練技巧(Coaching),教練技巧被廣泛應用於商業方面,帶有「對方已經知道答案」的信念。運用教練技巧的人相信,只是有些盲點及阻礙令人一時找不到答案。因此技巧的核心便是發問技巧,透過發問找出盲點或看清事實的情況,從而去制定一些計劃。

透過使用教練技巧,可使教授對象經由思考自己訂立解決方案,對得出的方案責任較大。那該如何應用到教導小朋友上?Victor不建議在小朋友不懂做功課時馬上將答案告知,因為很可能他們根本不會記得解題方法,隔五分鐘後又再次發問。

避免這個情況發生,家長可以先請小朋友讀出題目。很多時候他們讀完已有一個概念,知道該如何解答或計算。因為小朋友有上課,腦裡對學會的知識留有印象。假如小朋友讀出問題後仍然不懂解答,家長可以嘗試將問題「拆件」。例如問題是:「哥哥有5粒糖果,妹妹比哥哥多3粒糖果,究竟妹妹有多少粒糖果?」可能小朋友朗讀完後仍是覺得很混亂,家長可以幫助細分問題,如「哥哥有糖果多少?」、「妹妹比哥哥多還是少?」,再循序漸進地問「妹妹比哥哥多了多少?應使用加數還是減數去得出答案?」。一步步來,小朋友便能逐漸將數字及加減符號拼湊出來,寫出算式。

Victor指這樣的教導模式的確花費不少時間,但透過培養發問的習慣,當小朋友以後遇上問題時,記起媽媽(或其他照顧者)會這樣問,便會嘗試問自己問題。他們不會等待別人幫忙或呆坐放棄,而是自己拆解問題後嘗試解答。長遠來說,小朋友會逐漸發展其解難能力,積極面對生活、學習,甚至工作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