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模式,由面授課堂改為網上學習,惟網課的課堂時間較短,師生之間的互動減少,不少人都擔心會影響學習進度。多了時間,有人選擇玩樂,但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中學一群中三的學生,就組成自主學習小組,在疫情期間互相督促,每天做不同的課外練習,甚至自學高年級的課程,令成績大躍進,說明了只要願意努力,疫情亦無阻學習進度。

疫情期間,堅樂中學如常開放校園,讓有需要的同學回校溫習或上網課,校長李立中發現部分學生每天回校溫習,而他們並不是在追趕網課的課程,而是自行設定學習目標,令他又驚又喜,「同學之間互相幫忙,擅長某個科目的學生為大家解答有關的問題,更有中三的同學正自學中四和中五的課程,他們把被動學習化為主動學習,是十分美好的事。」

善用課餘時間 每天完成學習任務

起初,這個學習小組只有兩人,到現在有10多個同學參與,見證大家的成績進步。小組發起人周同學表示,在網課的初期,發現自己在家學習缺乏積極性,於是邀請相熟的同學互相督促,希望增加學習的趣味,後來小組規模壯大,他們就研究出一套自學方法,「每天在網課結束後,我會在通訊群組派發課外練習,每天做不同的科目,組員要在當天完成,並拍照上載到群組。之後,我們會邀請成績較好的同學進行批改,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會請教老師。」

任教中六英文科的葉老師就成為了學習小組的「目標」,原因是中六的學生與小組的同學在同一個自修室溫習,當葉老師在指導中六同學時,這群中三的同學亦會把握機會發問,他們的努力更鼓勵了中六的學生,「我的學生看到師弟妹如此努力,都會更發憤向上,而最令我感到驚訝的是,他們沒有被疫情消磨意志,反而十分自律,不但互相交流,更在消化知識後製作精美的筆記,看到他們為了提升英文成績願意這樣付出,我覺得很感恩。」

除了老師,他們亦會請教成績好的同學,擅長英文的劉同學就負責為他們批改閱讀理解,在指導同學的同時亦做到教學相長,「起初知道他們完成課外練習後遇到問題無從解決,所以加入小組協助他們,後來被他們的用功感染,我也決心要更努力,而且了解到同學做英文時普遍的錯處,考試時亦會提醒自己不要犯錯。」

互相督促共同解難 提升求知欲

學習小組的組員一致表示,自己的成績在加入小組後得到明顯的進步,最重要的是有組員互相督促,令自己不敢偷懶,「人多力量大,以前在學習上遇到難題時只會反覆看書,找不到改善的方法,加上自己的成績不理想,不敢向老師發問,現在有組員的協助,有難題都會一同解決,動力和求知欲亦增加了不少」。

學生的努力,令李立中校長勾起自己讀書時期的回憶,當年就讀中三的他,被插班生影響,決心自學高中課程,「當年班上來了一個插班生,他的成績很好,更經常在黑板做數學算式,激起我的好奇心,亦很想追趕他,於是邀請數個相熟的同學,一同設立學習目標,再到圖書館借書自學」這種自學習慣,令他的數學成績突飛猛進,大學時亦修讀與數學有關的科目,並取得不少獎學金,「同學之間互相砥礪、一同努力是十分重要的力量,這種自學習慣亦是成功的關鍵」。

校長認為,自主學習最珍貴的是自行探索和解難的過程,希望同學在恢復面授課堂後,繼續自主學習,並感染不同年級的同學,「我希望他們自主學習的經驗會成為範例,將來可與其他同學分享,讓更多同學善用疫情下的空間,把學習由以往自己是一個被動的學習者,變成主動的學習者。」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