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直擊】 在香港教育制度下,小朋友學習語文時,有著先天的優勢。他們一般2、3歲就接觸英文甚至普通話,不但在學校有良好的學習條件,家長亦會全力催谷,務求小朋友熟習兩文三語。但催谷的同時,家長有否想過怎樣才是學習語文最有效的方法?怎樣可以讓子女在母語及學習第二語言間取得平衡,不會忽略母語?
BK Milk遠赴英倫專訪學習第二語言的專家,現任英國牛津大學教育系應用語言學教授Professor Ernesto Macaro (DPhil),了解學習第二語言的最有效方法,拆解一般香港家長對引導小朋友學習外語的難題。Professor Macaro除了是第二語言發展的專家外,他本身亦是學習第二語言的過來人,對於學習第二語言的困難有一定了解。
老師少說話,小朋友自然學得快?
Professor Macaro留意到一個現象,在不同的地方,上語文課時老師的話都是比學生多,在香港情況更甚,近乎是4:1,「老師幾乎佔了整個課堂的所有說話時間,學生可以說話的時間太少了。學校有責任為學生營造一個學習英語的環境,學生可以輕鬆地說英語。如果只側重學生有良好的聆聽,這樣的英語學習並不全面,因為用英語對話正正是讓學生學習用英語思考的好時機。」他認為最好的比例是3:2,這樣學生才有機會運用語文。
讓學生適當地犯錯
Professor Macaro認為讓學生適當地犯錯是一件好事,老師可以糾正他們的錯誤,但需要技巧。「不要每一次都將他們的錯誤糾正過來。當然亦要了解學生犯錯背後的原因,是用錯字或是不明白正確的用法?老師的責任是要令學生有勇氣嘗試講英文。說外語其實是一種實驗,測試自己對語文的理解;不是永遠讓小朋友在有準備的情況下說英文。」
“Collocation” 詞語搭配的重要性
家長都希望小朋友掌握英語,但學習英語時面對的難題亦不少。「詞語搭配 (Collocation)絕對是學習英語的一大難題!」Professor Macaro舉例說,英文的‘Happy’有多種表達方法,例如‘Over the moon’就係其中一個詞語搭配的例子,如果不知道其意思,只會聽得一頭霧水。「但亦正是因為有不同的詞語搭配,才令語言變得有趣!只要認識到詞句搭配背後的意思,可以令學習英語的人不再只講一個單字或基本的字詞,而是能夠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更靈活地運用語文!」
英語學習的關鍵年齡?
有很多家長主張小朋友從小接觸英語,但何時才是適當學習英語的時機?Professor Macaro 認為11歲的小朋友學習外語的時候理解能力會更好,「當然,11歲先開始學外語,比較難令小朋友有地道的口音,但實際上標準的口音並不重要,最重要是學習英文的詞語搭配(Collocation),這樣才能有自信地說英文。」Professor Macaro認為要說流利的英文,無需有地道英國口音。「在21世紀,我們不再重視講英文時是否有地道英國口音。你只需要講得清楚,令人明白,10歲的小朋友同樣可以有自信地講英語。」
學外語就好像做實驗,將語言變成實驗品,透過不同的詞語搭配,在挫敗中嘗試,建立屬於自己的學習技巧!但身為父母的應該如何從旁協助子女學外語?Professor Macaro都有一套見解,第二回專訪將會繼續分享學外語秘訣!
相關閱讀:
讓小朋友掌握英語發音 世上再無難「字」!
http://www.baby-kingdom.com/editorial/4600.php?storyid=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