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20160606_ada00

港人崇尚德國幼兒教育,欣賞其培育出自主愛學習的孩子,原來有名香港人正在德國紐倫堡附近的一間雙語幼稚園任教,並現身說法,細說德國教學點滴。

 

遠嫁德國的何潔凝 (Ada),當上幼稚園老師之前,在香港做了三年中學老師,她稱那幾年的教學經驗是「地獄」,把人的心志和熱誠磨滅。可幸的是她早已逃出地獄,至今已在德國幼稚園過了一年多的天堂生活。

 

中學制度磨滅熱誠

Ada在港的教學生涯只有三年,但已任職過兩間中學,兩間都是需要年年續約的合約教師。她懷疑自己在首間學校因不夠「聽話」,質疑上司做法而不獲續約。

 

她原本打算轉行,但最後一堂與學生道別時,看見學生流下不捨的淚,使她改變主意。她順利地在第二間中學找到教席,然而,那兩年的教學生涯將她的雄心壯志完全催毁,最終只剩下消沉。

 

她那時教著全校最差那班,中四的學生拼一個小學程度的生字"Girl"竟出現四五個拼法,滿腔熱誠的她矢志教好學生,「學生程度這麼差,是因為中間積了很多不明白,但學校無給予足夠時間他們追便教新野,所以他們學唔到。」Ada說。於是她不惜由最基本小學程度開始教起,甚至抽出假日私人時間替學生溫書。

20160606_ada04a

 

但或許在制度僵化的中學裡,單有熱誠不夠,還要有實績要達標,當每次例會上司問起教學進度,背負經濟壓力、還需顧及來年續約問題的她無法次次說沒過教半點課程。

 

學校給予的時間只夠她追趕課程,卻無暇替學生重建根基,飽受壓力的她,慢慢變成迫學生交功課的老師。由一開始師生關係良好,到後來被學生單單打打,每次走進班房前都需要莫大勇氣,去到最後,熱誠燃燒殆盡,她竟變成自己最不想變成的人——抱著「你聽就聽,唔聽就算」的態度對待學生。因僵化制度和趕忙課程而沮喪無奈的例子還有很多,結束第三年教學後,她心想:「算吧!受不了,真不想自己變成這樣的人。」

 

總結這三年的中學教學生涯,她嘆道:「做老師真係好辛苦。教中學長期處於低谷,工作繁重辛苦,經常覺得付出沒回報,但又不能得過且過,因教書不是一份普通工作,過不到自己心理關口。」

 

德國幼稚園待遇人性化

在香港過了地獄般的三年,去到德國幼稚園教英文,她發現當老師可以是另一回事,更形容在德國幼稚園的教學生活為「天堂」。德國幼稚園無論在制度、工時還是教學方面,都比香港優勝太多,老師得到人性化的對待。

 

學校一開始便與Ada簽長約,在這前提下,老師能夠無後顧之憂地表達意見。而上班時間亦穩定得多,在香港不論當幼師或是中小學老師,工時均極長,朝八晚八的為數不少;但Ada任職的幼稚園採取輪更制,分為早晚兩更,每更七小時,Ada最喜歡上早更,下班時不過下午兩點,她還有大半天好好享受。香港教師苦等學校假期才有望休息,但Ada現時享有30天有薪年假,只要與同事協調好,隨時可以放假。

 

她難忘試工那天與同事聊天時,她們個個開心、喜歡工作,「那刻好感慨,在香港的同事無一個開心,全部都好似就死咁。」

 

德國孩子從小學習做決定

Ada形容德國幼稚園為天堂,不止因為人性化的工作環境,更大程度是因為折服於德國幼兒教育的深度和廣度。三年的幼稚園生活,目標不在培育讀書出色的孩子,而是為孩子建立自理能力及良好品格及——明是非,顧他人,守規矩。

 

港人對德國幼兒教育趨之若鶩,驚嘆德國孩子自主自律,親身走進這體系的Ada說:「德國幼兒教育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和意願,鼓勵他們做決定。」

 

我問Ada孩子上學都做甚麼呢? 她只用一個字來回答:「玩。」

 

每天除了morning circle(晨圈)和故事時間,孩子無需坐定定,其餘時間只管在不同遊戲室和遊樂場玩耍。老師不會安排哪些人幾時去哪裡玩,孩子需要自己決定和分配時間。

 

德國孩子從小面對許多選擇,他們可以自己決定吃不吃早餐、吃不吃味道怪的青豆,甚至如果他不想說英文、不想參加老師安排的活動,統統沒問題,老師不會強迫,不會視他們為印章,個個必須做相同事情。

20160606_ada02

農曆新年時,Ada自製道具與孩子舞龍,讓孩子感受中國新年的氣氛。孩子喜歡的話可以跟著玩,沒興趣也可繼續自行玩耍。

 

孩子有選擇的自由,但同時也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Ada舉了一個例子:「有次有個小朋友答應吃青豆,於是老師多給他一塊麵包,怎料他最後又不肯吃,這些情況就一定要他履行承諾。」經Ada解釋和鼓勵,最後孩子閉著眼睛嚥下青豆。

 

老師在學校裡不是權威的角色,倒更像朋友,孩子可向老師表達意見。Ada指老師們設了一個「玩具清理箱」clean up monster box,把孩子不收拾的玩具收進去,放一星期才可拿出來。每次可以「釋放」玩具時,老師會讓孩子投票決定拿哪件出來。又試過沒收的玩具竟填滿了clean up monster box,老師們認為自己提供的方法不是最有效,於是邀請孩子提供意見。

 

自由,同時自律

擁有適度自由和選擇權,讓孩子學會自主,但另方面,孩子亦要遵受規矩,學會自律。前文提到孩子可以自行選擇到不同遊戲室玩耍,但在自由之中,他們必須遵受規矩——不可在走廊奔跑。Ada說:「你有自己主意之餘都要跟規矩,不可影響別人。」

 

20160606_ada01

老師會帶孩子到森林探索,Ada起初擔心孩子會走失,但同事說從未發生,因為孩子知道規矩——必須在老師視線範圍內。「就算有孩子走遠了,總有其他孩子會通知老師。孩子可以決定做甚麼玩甚麼,但也在rule(規則)裡。」Ada說。

 

返工好開心

大部分港童的生活被安排妥當,能自己選擇的機會不多,Ada在香港和德國剛好有兩個歲數相約的姨甥,比較這兩位孩子,香港的孩子已識寫全部英文字母,數數可數到一百,好叻好醒目;德國孩子學術知識雖不及香港孩子,但去到公園會大膽嘗試,去泳池會自己跳水,不像香港孩子般愛黏媽媽要人陪。

 

「德國孩子在寫字、數數可能輸蝕,但其他地方不覺得比下去。小學程度難極有譜,如果頭幾年不討厭學習,德國孩子去到高小,其實與香港孩子已無分別。學術方面易追,但如果成長中常被禁制,日後就未必追得返一些個人能力。」Ada說。

 

只教過一間幼稚園的她,不敢說德國所有學前教育同樣優秀,但說到自家幼稚園,她直言無可挑剔。看著孩子慢慢進步,由起初只會說「No」,到逐漸能說更多英文,她感到快樂無比。在這所幼稚園裡,她再度尋回教學初衷,「我有甚麼想跟孩子玩都真係可以做到,返工好開心!」

20160606_ada05a

 

後記:制度

月前偶然在社交網站發現「卡師奶德國幼稚園」專頁,追看了兩星期後的某天,竟見卡師奶(即Ada)即將回港幾天,匆忙相約訪問。聽完Ada的故事,不禁想,德國的孩子和老師在本質上有分別嗎?

 

我深信孩子天生充滿好奇心愛學習愛探索世界,而我也相信在香港有志當幼師的,可不是為了那與工作量不成正比的薪水吧?如果孩子和老師的本質不因種族或國度而變,那麼我只能將香港教育的困局解讀成制度出了問題,讓孩子和老師都無法展現最優良一面。要將可恨的教育制度變成可愛,長路漫漫,唯靠各位有心人共同努力。

 

更多關於卡師奶德國教學的故事:
http://www.bkmilk.com.hk/?author=200

 

撰文、攝影:蕭栽
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