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人們常說兩至三歲的孩子最好玩最可愛,尤其剛開始學習說句子的他們,發音不但不太正確,如把「哥哥」說成「多多」或「波波」外,也會說錯詞語,如把「眼鏡」說成是「鼻鏡」,更會說不少語法不通的句子如「你睇電視唔?」「你飯食先啦!」的確很搞笑。當孩子說出這些錯誤時,不知家長會用甚麼方法糾正孩子?而孩子又需要多久才能改正這些錯誤?孩子如何學習正確的語言是非常值得家長反思的。

 

對於讀音或選詞的錯誤,大部分家長都會即時向孩子指出錯誤,然後告訴孩子正確的讀音或詞語,並且鼓勵孩子練習數次。例如:當孩子把「眼鏡」說成是「耳鏡」時,家長會指著眼鏡,告訴孩子眼鏡和眼睛有關,它讓我們看清楚,所以叫「眼鏡」,然後叫孩子說幾次「眼鏡」這個詞語。而當孩子發音錯誤時,如把「哥哥」說成「多多」時,家長大多會誇張地把嘴巴收窄並向下,慢慢並刻意地說出 「哥哥」的正確讀音,然後叫孩子模仿。

 

通常經過練習後,如孩子能糾正自己的錯誤,大多數家長會給予擁抱或稱讚。一般來說,在受到鼓勵或讚賞的情況下,孩子很快能糾正錯誤並減低出現同樣錯誤的情況。這種教法,其實運用了美國心理學家史金納(B.F. Skinner)的行為論,透過獎或罰去讓孩子學習。

 

不過,對於文法上的錯誤,不知家長是否留意到使用史金納(B.F. Skinner)的行為論去糾正孩子的錯誤,效果並不那麼理想?很多時候,無論家長如何解釋,如何模仿,孩子也彷如失憶,反復出現同樣文法錯誤。

 

曾經有家長分享他們用了半年的時間去糾正孩子說出「你睇電視唔?」和「你飯食先啦!」這兩句句子, 無論稱讚孩子或罰孩子,他都無法糾正這錯誤。父母沒有辦法,放棄糾正,過了數個月,很神奇地,孩子自己自然地說出了正確句子。這樣的現象其實一點也不出奇,著名語言學家杭士基(Avram Noam Chomsky)認為人類一出生就有學習語言的本能,因為腦袋天生就有一些語言的規矩去理解、組織及吸收語言。他指出所有語言都有基本的語言結構(universal grammar),因此,在給予正常的語言環境下,無論甚麼國籍的嬰兒,都能自己學會母語。

 

所以,如果孩子在兩到三歲時經常犯某些文法錯誤,家長不用過分擔心,給孩子腦袋多一些時間去組織,因為研究發現,四歲孩子說的語句中,平均90%都是文法正確的。不過,假若孩子遲遲也未說話,到了三歲也沒有完整的句子,發音不清或有聲音沙啞等問題,家長就應帶孩子去檢查,瞭解孩子會否患有語言障礙相關的問題。

 

參考資料:
Mark C. Baker, The atoms of language: the mind’s hidden rules of gramma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