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朋友參加兒子中學舉辦的社區考察活動,比孩子更投入,千方百計成為家長義工後,活動當日順利隨隊出發,特別要求參加孩子所屬班別的一組,全程照顧兒子的需要,時刻提供飲食和毛巾不在話下,更在訪問遊客的環節親自教路,又多次教訓組內欠認真的組員…

 

忙了一天,雖然兒子有點悶悶不樂,但朋友深感充實和滿足,老師整日也客氣地連番道謝,朋友的自我感覺非常良好…然而,父母百分之百投入子女的學校生活時,如何能夠代入孩子、老師、和同學的角度,作出適度的投入呢?

 

1. 參與家長教師會

也許現在人們投訴的成本很低,常有家長向老師或者其他家長投訴,務求令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大的利息,更甚者加入家長教師會後,以監察學校大小事務的運作為己任,又以挑到學校的不公和虧欠人的地方為樂事。其實父母參與家長教師會,多了解學校的要求和政策,知道老師的付出,明白學校政策背後的理念和意義,正是家校合作的重要一環,雙方自然減少不必要的誤會。

 

2. 投入學校義工活動

對於閒暇時間較多的家長來說,加入學校的義工活動,做個講故事的叔叔或者協助派飯的姨姨,分擔校內繁瑣的事務之餘,也真的能夠多知道子女在學校的生活。多認識老師、同學和其他家長,廣佈線眼,建立消息網絡,對孩子的學校生活一定有更多了解。之不過,是否該長駐自己孩子的班級,不如問問自己的孩子,有時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給大家各自的空間也是必要的。

 

3. 留意學生手冊和家長通訊

假如父母工作繁忙,未能出席孩子的學校活動,也該密切留意校曆中的活動,整周的專題研究活動有什麼內容?學生會內閣如何宣傳拉選票?周會中講者有什麼有趣的分享?校規哪一項更改引來同學的熱議等等,父母越知道孩子在校內的活動,親子間的話題必會增加!

 

4. 孩子的同學圈是大事

有時孩子跟同學相處的事情,比父母關注的測考成績、比賽獎勵等重要得多,孩子朋友圈子中的恩怨情仇,可能最牽動孩子每一天的情緒,父母當然要認真看待,特別是謹記孩子同學的名字,才能在聆聽孩子訴心事的同時,跟得上事情的來龍去脈,適時作出引導,孩子才會繼續在家中談學校的事,讓父母適度的了解孩子的學校生活。

 

我們作父母的,對於漸長的孩子,不必事事插手,反之,適度地投入孩子的學校生活,陪伴孩子成長,已經足夠。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