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University Student Hats Graduation Photo

過去一星期先有升中放榜,再有香港文憑試放榜,老師愈叫同學冷靜面對,同學就愈緊張萬分、不知所措;專家愈叫爸媽放鬆,爸媽們就愈加憂心執著、徹夜難眠…

常道父母給孩子最大的關懷就是陪伴孩子左右,迎接和面對放榜結果,不過有時爸媽陪伴孩子放榜的做法和說話,對孩子來說並無建設性,說不定更有破壞性呢!爸媽如此陪伴孩子放榜,不陪也罷了!

 

1. 有些爸媽屬於過分樂觀或過分悲觀型:
「孩子被派到一間理想的中學,以後安樂啦!」
「唉!派到一間Band 3學校,未起跑已經輸了…」

 

孩子被派往心儀中學、或者文憑試考獲優異成績,當然可喜可賀,父母以為可以「收工」,之後安安樂樂,未免想得太簡單。升中和中學畢業只是一個階段的短暫休息,並未到達終點。上到中學或者大學,就像換了一條跑道,走進另一段馬拉松,孩子還要適應中學或者大學的學習模式和生活。可想而知,放榜表現理想與否都要面對下一階段的重新洗牌,大家不必過份樂觀或悲觀!

 

2. 見過一些父母屬大喜大悲型:
「孩子派到一間公認的好學校,當然要通報天下,大肆慶祝一番!」
「阿囝未符合入大學門檻,都是中文死亡之卷所累,是教育制度和社會的失敗!」

 

父母知道孩子放榜成績後是表現得欣喜若狂?口黑臉黑?還是淚流滿臉?派位學校的優劣難以一概而論,文憑試分數亦並非判斷孩子成功或失敗的標準,兩極之間其實在很多中間的灰色地帶,孩子卻從父母的反應和情緒估算自己表現的好壞,父母掛在臉上的大喜或大悲也許給孩子錯誤的訊息。情緒激動時,無論喜或悲,有可能會變得不理智,說出驕傲、埋怨、責備、或晦氣等說話,孩子看在眼裡,也許只有更難受。孩子的放榜結果總跟運氣有多少關連,考試時的身心狀態、一個隨機編號、或者難以預計的對手…總有點點運氣的成份,父母又何須大喜大悲!

 

3. 還有一些父母是自責型:
「我辭掉工作,多年來專心教導女兒,她卻派不到好學校,真失敗!」
「我就是沒有從少養育好孩子,以致他現在的表演都不如人…」

 

父母做人幾十年,該比小孩更知道不會事事如人意,付出與回報不一定成正比,過去了的事也不一定有回頭的機會,負面的想法和情緒甚至會傳染給孩子,反而,具建設性的說話能傳達正能量,讓孩子積極面對放榜後繁瑣的程序和抉擇,才是陪伴孩子放榜的父母該做的。

 

放榜之類的情景其實常常出現:叩門結果、分班試、選科結果、JUPAS派位等,父母若要陪伴孩子,就不要跌進以上幾種類型,給孩子幫倒忙啦!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