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20170425_US

小兒最近也「放榜」了! 五歲人仔已考了人生第一次公開試(老媽我不禁慨嘆: 漫長的考試生涯已拉開了序幕啦!)。那兒子考的是什麼呢?就是美國公立學校的Selective Enrollment Programs (有些人譯作「重點學校」,實指按考試成績收生的公校)。

 

這些學校再細分兩類:傳統課程(Classical Programs)及資優課程(Gifted Programs),簡單來說,兩者都務求把學習能力較高的孩子集中一起教學的地方。

 

對我來說其實就好像香港的「名校」,唉……可憐我這居美港媽也無法逃脫「名校」這社會心理壓力。不過,公平點說,美國這裡的家長(至少我所住的城市如是)對名校確未至於趨之若騖,反正大家的心態就是讓孩子一試也無妨。

 

話說回來,這個組別的公開試考生大多是4、5歲左右,因為這個年級的招生學位最多,除非搬遷或特殊原因,考入這類學校的學生大部分都不會離開。若要考進幼稚園班以上的班級,獲取錄的門檻亦相對高很多。

 

考試分兩個範疇:其一是閱讀及數學能力、其二是思維能力。兩者的題目設計不同,兩類學校收生的準則亦有異。閱讀及數學方面成績較佳的孩子獲傳統課程(Classical Programs)取錄的機會較大,因為這類學校比較著重傳統學科教育,例如語文、數學、科學、通識等主流科目。

 

在思維能力方面優勝的孩子則傾向獲地區資優學校(Regional Gifted Centers)取錄,這類學校特別為資優學童而設,特別著重栽培孩子的強項,課程編排也比傳統學校具彈性得多。

 

有一點不得不提,美國許多地方的Selective Enrollment Programs 收生準則都包含了「Tiers」這項因素 ,即是按學生家庭所住區域的普遍家庭收入和教育程度分配適量學額,其理念是盡量提供平等機會予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童。換句話說,如果學童所屬的Tiers是家庭平均收入和教育程度較低的地區,獲Selective Enrollment Programs取錄的分數要求也相對低些。這衍生了不少家庭報假住址的問題,所以近年美國教育局對入讀學童的住址考查更加嚴格。

 

說會小兒吧,因為他年紀尚幼,加上爸媽都沒甚把握,所以我們事前一直未有向他提及考試的事,當天帶他去考場也只是輕描淡寫,說他會跟一個老師聊聊天就算,無向他解釋為何要考試,或日後可能會轉校 。試問一個剛滿五歲的孩子,如何消化「公開試」、「選校」這些概念?

 

而結果是,小兒幸運考入了一間我和丈夫都心儀的學校!開始時我們確實滿心歡喜,但興奮過後,就要冷靜面對選校這個問題。 我們應該讓他留在現時的私校就讀?還是把他轉到公立學校? 而一般美國家長在私校和公校兩者之間如何取捨呢?這邊的學校制度對不同的家庭來說又代表什麼呢?下篇再談。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