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追求一個心儀女仔,自我認為「得米」機會甚大,但最後慘食白果。明明自己已經盡量表現男性的胸襟,出街請吃飯,究竟還有什麼地方不足?或許因為外貌、身家、學識或性格……總歸一句,你不是她最好的選擇。而我們堂堂一個海外留學生,有時In完一份工,臨場表現又不錯,回到家中實牙實齒告訴屋企人知自己好快有Offer,但結果是收到HR的一句“Thank you for your application”。事實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追女仔,不是噓寒問暖就夠,而是看你整體的Package。求職也是如此,這兩件事最根本的核心就是把自己「產品化」,先從豐富自己開始,讓自己擁有更好的Package。
而擔任升學顧問多年的我,時不時也會跟一些學生食飯,share彼此的近況,閒談間常常都聊到「搵工」這個話題。好多留學生都幻想過自己返到香港做I-Banker、做跨國企業Manager、在Office「un un腳」數銀紙…諗還諗,怎樣實踐去搵份好工呢?眾所周知,「產品質素」(學生個人能力)非常重要,但「生產公司」(大學)才是整個生產過程中最不可或缺的。我把一些在英國留學畢業生的分享集腋成裘,一間成功的「生產公司」需要具備什麼條件才可以把其「產品」的整個Package提升,幫助他們在日後求職上如虎添翼。
提供「精」的人脈
香港是人情社會,「靠關係」已是長久以來的一種普世認知,無法改變,身在其中無法特立獨行。雖不至於事事求人,但識得人多的話,至少多一個機會。我母親在我孩童時就不斷同我講:「你什麼朋友都要去交,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但我父親的一番話在我畢業後投身社會更覺受用,那時他總說:「朋友貴精不貴多。」
那什麼叫「精」?過來人Maisie是這樣分享的:「當你生活在一群每日都在混日子的人中,你自不然也會覺得混混日子也沒什麼不好;但當你生活在一群精英中,你會發現自己也想成為他們,甚至想超越他們,真正做到『精益求精』。」對這個女生而言,她人生的轉折點就在考大學那一年,她全力以赴考進了英國倫敦的一間大學。用她自己的話說,她收穫的不僅僅是一間理想的大學,當然,還有一群高質素、家境不俗的同學。
過來人都明白,這些同學會在未來進入社會後,成為我們最強大的人脈。目前Maisie從事一些需要對客的工作,以前在大學累積下來的人脈網,在不同程度上對她的工作都有一定幫助。但最重要是,為她培養了一股無論到哪個領域都能手到擒來的自信。
提供實習為學生適應社會
回想起我自己在投入這個社會之前,我想像過無限種可能:西裝革履的我,每日交換著製作精緻的厚卡片,說著保守的客套話……可當我真正以一個初生犢的身份踏進中環那些高端大樓時,我意識到世界其實很大,大到我發現自己的能力很渺小。我們父母那輩,海外留學的經歷是鍍金,但隨住留學普及化,留學生又有幾出奇?有鑒於此,有前瞻性的學生就會爭取在留學期間實習,以祈求自己的CV會「靚仔D」。而很多英國大學也隨住這個社會趨勢,新開設了提供帶薪實習的課程,在3年學士課程的基礎上再加1年的placement year給學生。
實習要幹什麼?學生Marco如是說——他Year 3在普華永道PwC倫敦的總部實習時什麼雜事都要做, PwC作為4大會計行,每日都有打不完的電話同報告;但上司亦教他怎樣寫投資EGA、如何分析合同、怎樣從明細賬中找出新一輪的投資,學到好多東西。當然,最重要是一種身份和思想的改變,原來自己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學。
在大學這座象牙塔裡總有許多人幻想自己未來是怎樣,卻從來沒有實踐,然而到真正投入社會時卻發現自己的專業知識不過硬,知識面也不夠廣,然後又要花時間去彌補不足。我們實習其實不是祈求學到多實在的知識,而是著重嘗試著適應從學生角色到工作人的轉換。當學生體會到實習時的辛苦,以及意識到那些自己還沒有的能力,會讓學生更加珍惜返校以後的學習生活,學會合理及認真地對待自己餘下的大學生活,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
提供培養學生軟技能的空間
作為升學顧問,我總喜歡問學生一個問題:「你期待在大學三年得到什麼?」不少學生思索十幾秒,答:「唔……大學畢業證書囉!」如果你是個即將踏入大學的準大一新生,這樣的回答也無可厚非,畢竟你的人生前18年,父母都是在「哦」你要努力考入大學,「大」你考不入大學人生就玩完。無疑,大學學位肯定至少會令你獲得一張社會的「入場卷」先,但同學要知道,這不是你讀大學所獲得的唯一好處或目的,你的學位還可以教會你在職場中茁壯成長所需的軟技能(Soft Skills)。
所謂軟技能(Soft Skills)是社會的生存能力,例如僱主最注重的就是溝通力(Communication)、說服能力(Persuasion)、協調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適應能力(Adaptability)、時間管理能力(Time Management)等等。這些軟技能才是你「入了場」後,深深影響你將來職業發展的必備品。在你讀大學的時候,你應該適當參加一些學會活動,這些學會由不同背景的學生組成,同時與外面的世界有廣泛聯繫,是一個培養軟技能的好地方。透過與他人的互動,學生除了讓自己學到許多知識。亦透過與不同人相處,鍛煉自己的適應能力。
學生Samuel如是說:「我在倫敦郊區某大學讀書的,三年倫敦留學生涯令我變得圓滑,同倫敦名校那群學生交往要用一套Active些的態度,同我同校的同學交往時又要用另一種謙卑些的態度,簡單講就是『對人說人話,對鬼說鬼話』。大學是個魚龍混雜的社會場所,不同大學都有不同風格、背景的人。所以,最關鍵的是,學會適應不同的場合。」
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崗位對人才都有不同的期許。正如追求女生一樣,於千萬人之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雖然把感情和工作比喻作「產品」有點兒物質化,但大智若愚及鋒芒畢露都要「適銷對路」才是用武之地,要記住我們不打無準備之戰。除了要選擇一間能提供知識,還有資源以及無數的鍛煉機會給自己的「工廠」,但你也必須凡事爭取機會包裝自己的Package,如果大學每一天都過得充實,時刻為自己的技能、人際網絡和履歷表添磚加瓦,那畢業後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