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william_0222 

隨著孩子年月漸長,我們都會希望他會健康成長。偶然,我們會發現他們有些古怪行為,往往使我們嚇了一驚,若然只是虛驚還好。不過有事情總是我們預料不到,當來到那刻都難以接受事實,但早一步得知而獲得痊癒,又是否有助健康成長?

 

1. 無端端自言自語

見過很多父母會對自己孩子自言自言一事感擔心。他們就是懷疑自己的孩子有自閉症的徵狀。在心理學的範疇,三歲以前就是發現自閉症學童的黃金期,就是因為能盡早就處理那其天生的自我封閉情況,就越能把他們帶回群體的社會之中。但社會對有關資訊的教育仍有很多不足,使得有些父母就對自己孩子的病況避之則吉,亦令到介入有所延誤;見過有父母就過分擔憂,不論孩子任何行為都認為是有問題。

話說回來,要看孩子的行為有否自閉症孩童的徵狀,不只是單一以自言自語行為來判斷。反而有時他們可能是正進行著角色扮演的遊戲,就算他們自言自語,都只是遊戲的一部份而已。

 

2. 為何不發聲

試過有父母會對孩子的「沉默」而有所懷疑,怕他們就是有自閉症的徵狀。但如果只憑「有聲」或「無聲」作參考,那就真是太攏統;試過有學童又只在某特定場合便會自然收聲,原來是因為他們害羞,或不懂表達自己的情緒,但就被認為是病童的話,那就實在太不公平。不過,都見過有一種是「選擇性失聲」的患者,他們會因為某一些事情的發生,之後,便有一段長時間未再有言語的回應,醫學上,五花百門的醫學分類,我們實在需要更多的知識,才可讓孩子對症下藥。

 

3. 捉不到的主題

怎能分辨這些自閉孩子,反而是觀察他們的日常行為,有可能他們會整天面向牆壁,或者凝空呆望好一段長時間,就是不自覺其他事物存在,那都有可能是自閉症初期的情況。

從他們對外間事物的關聯感知,會發現他們可能只集中於他們所關注的事情上,他們可能會跟你討論一些只有他們關心的事,有時連對話都會轉換不同話題,跟他們要有集中的交流頗有難度。在學習上,那表現會令教與學都遇上很大的難度,要使他們專注到課堂的學習上,需要有更進一步的訓練才能令他們的專注力有所提高。

 

今時一同於往日,父母們若有所懷疑可到評估中心作詳細了解。現代很多幼兒教育部門對有關學童的情況都會給予建議,不妨多參考不同專業的意見,尤其現代的治療並非只有藥物,或者,隨著多元發展,不只藥到病除,可能更使到孩子學會一技之長。

 

Image courtesy of Gettyimage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