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科技發達,不少學校已採用電子書和電腦軟件。就連功課,測驗和考試,都可以在電腦進行,代替了傳統的紙筆模式。曾經探訪臺北的一間美國國際學校,每位就讀的幼稚園K1學生,均有一台自己的電腦在課堂上運用。所有的習作,只要手指碰一碰,摸一摸或拉一拉,就能完成。

上一代那種要求學生一天要抄十個詞語,每個寫十次的教育方式,別說是落伍,現在的孩子,如被要求寫十個詞語,每個抄寫五次,學校可能已經收到不少投訴。現今社會電腦化,學打字已經是課程的一部分。同樣是用文字去表達,打字,是否可以取代用手在紙上寫字? 說到底,要求孩子練字又是否有好處?

 

華盛頓大學教育心理系教授柏寧格(Berninger)的研究結果顯示,寫字和打字是確實有分別的。寫字的時候,孩子需要用手做出一連串的線條動作,才能寫出一個字。但鍵盤輸入法,孩子只需要用手指拷打電腦不同的位置,便能成事。 而柏寧格教授發現,連續的手部動作,能啟動大腦的不同部位。除了活化了負責動作的運動皮質區外,更增加了思考,語言,及記憶等不同區域,從而説明孩子學習文字和形狀,更有助表達能力及思緒整理。

 

在柏寧格教授的研究中,他發現二,四和六年級的學生,如用手寫字的方法完成作文,他們能在文章中使用更多的詞彙,其寫字的速度也較快。比起使用鍵盤去完成做文章,學生有較多的想法,能表達更多的意思,起內容也較有條理。由此可見,用手寫字是有他的好處的。

 

在另一項研究,心理和神經科學系的助理教授詹姆斯,透過「功能性核磁共振」去分析用手學字與只用眼睛看字的差異。其研究結果發現,用手練習書寫單字的孩子,神經活動度比較高,腦部活化區域也比較多,從而幫助單字的空間感並增強對單字的記憶力。一項調查報告顯示,83%的人在一年曾出現拾筆忘字的情況。就如詹姆斯教授所指出,用手寫字有助活化腦步,幫助記憶。現代人習慣用電腦書寫,我們拾筆忘字,可能是因為大腦沒被啟動,出現退化的現象。

 

用手寫字絕對是有他的好處,不過對於剛開始寫字的幼兒來說,家長應避免以填鴨式的方式重複又重複地操練。因為幼兒的小肌肉乃在發展中,過分的操練,過急的進度或過份的難度均會影響孩子的小肌。孩子更可能因為吃不消沉悶的練習,從而影響對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一樣是練習用手寫字,家長可以把其活動變的有趣。例如:讓孩子在沙上寫字,在黏土上寫字,用手指沾不同的顏料寫字或運用粉筆在黑板上寫字。家長也可以用電腦,把不同的字體放大列印出來,讓孩子沾水練字。這樣一來,孩子可以透過不同的質感,大小和字體去學習,有助記憶!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