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熱愛到日本旅遊,卻未必知道兩地淵源甚深。
今年是英華書院創校200年,英華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教會學校,1818年由第一位來華的基督傳教士、倫敦傳道會馬禮遜 (Robert Morrison) 和他的助手米憐 (William Milne) 建立於馬六甲,1843年遷到香港,由傳教士兼漢學家理雅各 (James Legge) 出任香港英華的首任校長。理雅各的一位友好及同事王韜,後創辨《循環日報》,是清末和民國初期一份有影響力的報紙。
英華書院除教育外,亦有印刷設備出版不同刊物,還有編輯翻譯英文書刊,編纂漢英和英漢字典,引進英國教科書《智環啓蒙塾課初步》(Graduated Reading, Comprising a Circle of Knowledge in 200 lessons) ,還出版香港第一份中文報紙《遐邇貫珍》。
1868年明治維新,日本全面對外開放,初期日本人懂英語者極少,但懂漢語,於是他們透過香港大量引入中文譯本的外國書刊 ,於是日本知識份子視出版大量書籍的英華書院為亞洲第一學府,是提供西方知識的寶庫,他們到香港都要到英華「朝聖」,並大量購買書籍。
教科書《智環啓蒙塾課初步》更被日本視為奇珍,被翻印和改編達13次 ! 日本關西大學兩位教授沈國威與內田慶市曾出版《近代啟蒙的足跡 - 東西文化交流與言語接觸》,對《智環啟蒙塾課初步》英漢對照本研究,印證大量的西方知識和中文翻譯新詞先通過香港再傳到日本,大大影響了日本近代思維的進程。
原來,香港有過這一段光輝歷史,擔當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樑,協助啓蒙明治維新時代的日本,值得自豪。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