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是學習的基礎,對於智力發展有深厚影響,但教育的意義遠遠不止教授知識。香港美國學校校長John Jalsevac拍全面及平衡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非常重要,社交、運動、創意方面需同樣看重。
拒絕學生死讀書 倡學習經思考、實踐
香港的教育不是第一天被詬病為「填鴨式」,連公開試亦加有背誦的部份。但是,又有誰能保證硬塞知識進腦袋後,對小朋友日後的生活有甚麼好處。在這個資訊發達的世代,隨便一個議題在網絡上能搜尋出海量資料。背誦知識還有意思嗎?活學活用不易,從來都是知易行難。
因此傳授知識於校長眼中,不單是教給孩子資料及要他們背誦,而是使學生能夠應用、分析及反思所學。知識的汲收不再流於片面,而是經過思考。學校不只是灌輸知識的場所,更要助學生達到批判思考金字塔的最高層——創意。
群體中學習 學生間互動助全面發展
校長相信學生需要在群體合作中學習。透過接受日常生活衍生的挑戰及困難,在群體合作的文化中協商解難方法、製作成品或完成報告。過程中學生可以展示自己習得的知識,學習與人交流。比起老師單向授課,這樣的學習模式更為全面。
STEAM教學激發創意 由MIT編程展現
學生需具備的技能不再局限於中英數常,要使他們將來更具競爭力,對於編程的知識漸趨重要。透過由Esol畢業、就讀麻省理工學院的畢業生穿針引線,香港美國學校與MIT App Inventor緊密合作。學生利用方塊的模式學習編程,省卻硬記程式碼的時間。在老師的協助下編寫自己設計的程式,例如彈奏鋼琴的遊戲。學生不只是使用者,他們學會創造屬於自己的內容。
STEAM教學讓學生能夠創新,令他們的創意能更上一層樓,為香港美國學校的教學描繪出美好的成果
「個人化」語言教育 望學生融入香港社區
香港美國學校的老師力盡所能地推行最適合學生的教案,包括額外英語學習支援——EAL(英語額外培訓)課程。校長指從文法等基礎開始學習英語固然是好事,但對於英語程度較低的學生,最大的難題是跟不上課堂的進度。因此EAL老師會從課堂入手,坐在學生身旁,協助學生理解當下正在討論的內容。學生因而更容易進入課堂的互動,不再因無法融入而感到失落。
校長說:「我們意識到身處香港這地方,繁體中文體現了這裡的歷史及文化。無論是餐牌、電視字幕或報刊雜誌,寫的都是繁體中文。學生既然生活於香港,掌握繁體字能助他們融入社區。」
話是這樣說,校方亦不會強迫全體學生以繁體中文進行課程。中文課程中分為「基礎」、「標準」、「進階」及「高級」(Foundation, Standard, Higher and Advanced)四個程度。「基礎」及「標準」教授簡體中文,「進階」及「高級」則教授繁體中文。學生可因應程度及需求分別以繁體及簡體字修讀中文課程。
因材施教 發現學生最大潛力
每個學生的資質、長處及弱點都不同。香港美國學校的教學理念正正是根據學生的需要,以指引及教學去發掘最大的潛能。先了解學生的能力所在,再評估校方可採取的教學方式,從而發現學生最大的可塑性。
「因材施教」四字,在筆者聽畢香港美國學校校長分享後,留下深刻印象。教育不是機械生產作業,不是為了得出一式一樣的成品,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學生。為學生發掘自身最大潛力,就是學校能給予他們最好的禮物,終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