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執筆之時正在國內機場等候乘坐國泰航機返港。

國泰曾經是香港人愛戴的公司,以服務優良而名滿天下;可惜近年無視市場變化,忽視廉航的蓬勃發展,又大比例炒買燃油,結果連年虧損,為救亡不斷裁員和降低服務質素,被公眾嚴厲批評;最近更爆出隱瞞940萬客户資料外洩醜聞,「因航」之名,實至名歸。(某大報每次報導國泰消息都會以「因管理不善而xxxx的國泰航空」開頭,網民簡稱「因航」)

筆者初出道的年代,大學生能考進入大機構當 MT (management trainee, 管理見習生) 是令人羨慕的成就,老牌英資公司滙豐、太古、怡和等更是不少人的首選,國泰的歷任 CEO 均以此途徑晉升。能被選作 MT 的新人,學歷和背景都是上上之選,配合公司的完善培訓計劃,包括到不同部門甚至外國工作,學習和了解整間公司的運作,只要循規蹈矩,晉升至高層,指日可待。

不過,近年由新科技帶動的市場變化,巔覆了很多行業的經營環境,Apple 令 Nokia 和 Motorola 手機消失、Uber 令不少大城市的士牌價大跌、做網絡搜尋器的 Google 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廣告媒體、電動車 Tesla 市值高過百年汽車名牌,亞馬遜、淘寶令商場生意大減... 上述這些公司的創辨人,可能沒有大學學位,或者說語結結巴巴,甚至做事不守規舉,筆者也深信以他們的品性,去投考大機構的 MT,必定落選。

現實卻告訴我們,MT 型管理人面對新一代創業者的挑戰,通常業績乏善可陳。

問題來了,我們希望教育制度繼續培養循規蹈矩的 MT 型高材生,還是敢於衝擊現有體制、嘗試創新的下一代?約一個月前,由梁錦松牽頭的「教育 2.1」舉辦講座,多位講者都相信面向21世紀競爭環境,考試成績非一切,大學收生應該全面檢視能力,包括個人興趣、能力和志願等;豈料特首林太致詞時卻大唱反調,說當年大學若要考慮個人學習經歷,「恐怕像我這樣擅長考試的高材生,都難以進入這所最高學府(港大)。」

各位家者,面對兩條教育路線,你信梁錦松 (和他背後的教育專家) 還是「擅長考試」的林鄭月娥呢? 提示: 不要聽高官怎樣說,看他們的子女在那裏升學就有答案。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PROD":"ek","CHANNEL":"\u6559\u80b2\u738b\u570b","SECTION":"article_detail","CAT":"\u5e7c\u5152\u6559\u80b2","SUBCAT":"","SUBSUBCAT":"","SITE":"image.edu-kingdom.com","CONTENT":"C","L":"TC","UID":0,"PLATFORM":"web","TITLE":"\u892a\u8272\u7684\u5927\u516c\u53f8 MT \u795e\u8a71","CID":130136,"PUBDATE":"20181114","AUTH":"\u9ea5\u5609\u9686","KY":[],"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