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承蒙英國文化協會的邀請,我為一個 heavy 到不得了的論壇做了幾小時的主持。之所以 heavy,既是論壇的嘉賓份量,也是論壇的題目:「二十一世紀需要的技能」。可能你不覺得這個題目有什麼沉重,但這是一個新時代給我們「大人」的包袱。

坐在曾俊華先生和一眾學者之間,我聽到也學到了很多;二十一世紀需要什麼,他們知道,and guess what,其實我們也一早知道。老生常談的三項所謂技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cognitive flexibility、creativity。當口號喊出來當然容易,但要實實際際「培養」這些技能,我到現在也找不到一個確切的方向。或者應該說,方向是找到了,但要實踐一點也不容易。這個方向是教育。

現在的教育出現了什麼問題?有位英國學校的校長跟我說,他不久之前為一位香港學生面試。校長問學生:「Facial recognition 這科技牽涉了深層的個人資料,我們的倫敦 underground 也會用到這科技,你覺得 facial recognition 這事情值得關注嗎?」學生回答之後,表情滿有信心,可能認為自己的答案不錯,但校長看在眼內,覺得難以置信。

「如果是倫敦 underground 便好,因為資料由政府管理,」學生說,「但像蘋果手機一樣,資料由私營公司管理,後果便可以很嚴重了。」

這個答案有什麼問題?私營管就有問題,政府管就沒問題,這是什麼荒謬的邏輯?是什麼樣的課本、老師、科目,讓一個學生覺得私營就是千瘡百孔,而政府就是純潔無瑕?難道小時候沒有讀過 George Orwell 的 Animal Farm 嗎?這個學生的答案所帶出的不是一個政治問題,而是最基本的學習問題:他們的批判思考在哪裏?別誤會,批判不一定是反政府,批判是當別人這樣做或者這樣想的時候,學生在選擇跟隨或不跟隨之前,他們的考量到底有多全面。

再深入一層,缺乏批判或創造力,到底是為什麼?也許是因為動機錯誤。

大部份學生努力的動機,都是源於恐懼。低分的恐懼,被父母責備的恐懼,考不上大學的恐懼。就算是一個最沒有經驗的教育心理學家也可以告訴你,fear inhibits creativity。學生一味就是讀書,越怕越讀,越讀越怕,考試技巧是有了,但隨之而來的代價便是獨立思考的能力被一步一步的減弱了。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學生在中學考取了最好的成績,然後在大學便「現形」了?因為中學是一個「帶你到答案的地方」,而大學是啟發你去找答案的地方。大學是什麼人工作的地方?教授。教授在大學幹什麼?研究。為什麼要研究?因為他們還沒有找到答案。

如果真是動機錯誤,那麼這個千古難題 — 如何讓學生從學習中找到樂趣 — 該是怎樣化解?最近十年流行的答案是,改革教育。但一群真正為下一代著想的教育家現在高唱反調,聲稱改革無用。他們說,本身是一個爛制度,無論怎樣改革也同樣是個爛制度。正如喜歡玩改裝車的發燒友一樣,你有冇見過佢哋改車會改比亞迪?冇,點解?你們現在應該有答案了。

要讓學生擁有真正的學習熱情,我們不是需要一次教育改革,而是需要重新定義教育。要評估一個學生的「成績」,便該根據她或他的長處來評估。語言好的,頭可以抬得高;邏輯好的,頭抬得一樣高;音樂、畫畫、歷史、跳舞,各色各樣的創作,無論哪一方面好,頭還是可以抬得一樣高,這便是有教無類。

英國著名高中 Tonbridge 曾經有一道這樣的入學試題,要學生思考以下這句話的意義:A scientist looks at an object and wants to know how it came to be like that, and an artist looks at the same thing and wants to invent a creative use for it,到底誰更偉大?我知道你很想我直接帶你走到答案的地方,但我還是想啟發你去找到這個答案。

Samuel(左)早前與曾俊華等嘉賓一同出席座談會,以「二十一世紀需要的技能」為題展開討論。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PROD":"ek","CHANNEL":"\u6559\u80b2\u738b\u570b","SECTION":"article_detail","CAT":"\u6d77\u5916\u5347\u5b78","SUBCAT":"","SUBSUBCAT":"","SITE":"image.edu-kingdom.com","CONTENT":"C","L":"TC","UID":0,"PLATFORM":"web","TITLE":"\u70ba\u4f55\u9999\u6e2f\u5b78\u751f\u7f3a\u4e4f\u6279\u5224\u6216\u5275\u9020\u529b\uff1f\u4e5f\u8a31\u662f\u56e0\u70ba\u5b78\u7fd2\u52d5\u6a5f\u932f\u8aa4","CID":232619,"PUBDATE":"20190923","AUTH":"Samuel Chan \u9673\u601d\u9298 - \u82f1\u8b58\u6559\u80b2","KY":["\u82f1\u570b\u7559\u5b78","\u6280\u80fd\u57f9\u990a","\u5275\u610f","\u5275\u9020\u529b","\u6279\u5224\u5f0f\u601d\u8003"],"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