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201609027a

2017年小一自行分配學位報名在即,家長們揀定了嗎?雖然只有一個選擇,但絕不容易,因為決定了之後的部署。在競爭激烈程度創高峰的情况下,絕不可輕視全局的部署,所有首志願選同一間學校,仍是我對家長的勸諭。

去年我寫過一次「2016年入讀小一的本港適齡學童人口料再大增約3000人,達到6.2萬人,創近年新高……」高處未算高,2017年適齡學童人口,上升至66,200人,較上一年增加約4000,不過,按自行分配學額共2.4萬個,推算至總學額有約4.8萬個,爭崩頭的情况將更顯激烈,家長替子女參與教育局派位,相信在統一派位首三志願獲派學位的比率將再創新低。

增加的人數之中,預料不少屬於跨境學童,而教育局於2014學年開始,特別增設「跨境學童專用校網」,分流跨境學童。據報章統計,跨境校網的學額,包括北區、大埔、屯門等地區,這些地區下學年將提供6366個自行分配學額,比今年增加42個,可見需求有增無減。數字也反映,受跨境家長熱捧的北區,學位供應勢必更為緊張。

 

沒「必入」學校 可考慮母校


競爭激烈的地區家長,替子女報名時務必要更加保守,於自行階段,有超過20分的「關係」,務必慎重考慮,絕大部分分數都是因為家長或孩子的兄姊是「校友」,若非家長心目中有孩子「必入不可」的學校,不妨再探訪一下母校,了解學校現時的情况,說不定會發掘出母校的優點,有足夠分數於自行階段入讀,「博一博,冇頻撲」。

 

訪心儀學校 觀察學生表現


沉悶也得再說一次,關於官津小學的資料,教育局已經推出各區的《小學概覽2016》,家長可從中了解學校官方資料,包括班級結構、考評安排、學校設施及特色等。除此以外,我建議當家長有兩至三間心儀學校後,不妨於上學或放學時間突擊探訪學校,觀察學生的精神狀態之餘,也可看看孩子是否守秩序,尤其過馬路一類基本要求。

我一直傾向保守,並非阻大家追求心儀學校,而是教育局派位制度,只是「靠關係、靠運氣」,換言之,人浮於事。再說,2016年6.2萬人的競爭已爆到七彩,尤其沙田、北區等重災區,連二線學校也全線爆滿,甚至人數足以拒絕叩門。我眼見,剛過去的6月大量填表進取的家長,就算孩子品學兼優,都獲派被譽為「四寶」一類的質素欠佳學校,難免令人於心不忍。

雖然其後不少都叩門成功,但中間的經歷,家長不約而同地說一句「神經衰弱」,若要再來一次,寧願不生。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PROD":"ek","CHANNEL":"\u6559\u80b2\u738b\u570b","SECTION":"article_detail","CAT":"\u5c0f\u5b78","SUBCAT":"","SUBSUBCAT":"","SITE":"image.edu-kingdom.com","CONTENT":"C","L":"TC","UID":0,"PLATFORM":"web","TITLE":"\u3010\u516b\u722a\u9b5a\u5bb6\u9577\u3011\u9032\u653b\u5c0f\u4e00\uff1a\u7af6\u722d\u6fc0\u70c8 \u5c0f\u4e00\u9078\u6821\u52ff\u592a\u9032\u53d6","CID":27454,"PUBDATE":"20160927","AUTH":"\u516b\u722a\u9b5a\u5bb6\u9577","KY":[],"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