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對於城中仍鬧得熱烘烘的話題——TSA(全港性系統評估),官方堅持出發點正確,目的在於就是學生的基本能力。但為什麼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多,問題就在於整件事已離開了本義,事實出現的是過多的操練。

作為教育工作者,亦是孩子的媽媽,我有時候也深感矛盾及無奈。因為工作緣故我對TSA的題型頗為熟悉,也明白評估背後的理念。個人認為,題目設計多樣化,確能測試孩子對語文理解的能力,因為他們必須有多角度、深層次及批判性的思維模式,才能做對題目。如果他們只是死記硬背,不動腦筋多加思考,實在無法理解問題。這一點,我相信讀者們也同意。那麼問題在哪裏?筆者眼見近年的題目,也不禁搖頭輕嘆。那些題目,已經不是在測試學生的基本能力。成年人有時候也需要多番思量才能想到答案。這遠遠違背了本身的意義。

要讓孩子學會思考、深層理解和解決問題,都不是操練試卷定會能夠做到的事。不是多做,便會明白;不是多做,便會變得聰明;不是多做,便會學懂,學者們都應該明白。由於工作關係,我經常跟老師進行課程會議,商討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如何靈活運用課堂,令課堂變得更有趣、更有意義。跟老師研究測考問題時,我經常提醒他們,不要被TSA這三個字影響教學模式。因為TSA的題型和答題技巧本來就應該融入教案中,由老師跟學生進行互動討論是帶出。課堂時間有限,教學內容繁多,老師更應把握時間,提問有質素的問題,避免太多與教學無關的題外話。在英語教學上,聽、說、讀、寫四方面環環緊扣,每-環也有不同的教學重點及策略,單靠操卷無肋孩子領略當中的意義和技巧。那些高階思維題目或開放題目 (open-ended questions) 等的答題技巧,也不會是多做便能學懂。

想孩子學懂答題技巧,應從課堂、甚至生活中開始。試想想,要孩子學會批判性思考,我們應該訓練他們多做閱讀理解練習?還是應該透過跟他們分析和討論每天發生的大事或瑣事?如果我們只在分析文章時教授批判性思維,那真荒謬!至於開放式問題,更無處不在。我在家長講座上,提及最多的是如何跟孩子溝通:要避免只問 Yes/ No的問題;避免急着替孩子補充答案;避免有預設性答案的問題。這些其實家長也能輕易掌握的小技巧,絕對可以引導孩子思考,幫助他們應付課堂學習。

希望大家能放下TSA這個包袱,重拾學習的樂趣!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PROD":"ek","CHANNEL":"\u6559\u80b2\u738b\u570b","SECTION":"article_detail","CAT":"\u5c0f\u5b78","SUBCAT":"","SUBSUBCAT":"","SITE":"image.edu-kingdom.com","CONTENT":"C","L":"TC","UID":0,"PLATFORM":"web","TITLE":"TSA\u5e36\u4f86\u7684\u53cd\u601d","CID":27533,"PUBDATE":"20180821","AUTH":"\u5f35\u5b50\u6689","KY":[],"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