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20161110_happyschool

由幼稚園升小,是否代表一定由快樂的天堂跌入凡間,甚至是功課地獄?

 

不少準備子女升小的家長提問,都是有關小學的功課、默書、考試壓力,尤其去年至今多宗學童自殺,即使想催谷孩子入讀名校,或送子女入名校催谷,都會停一停想一想。在我心目中學校「最緊要好玩」,還記得小時候接觸新事物、探索的新鮮感,不是很好玩嗎?明報早前漁翁撒網查問小學的「家課政策」,以及全日制模式,雖然只有小部分學校回應,但相當值得參考。

 

15校不願學生做功課奴隸報道指「新學年開始,最少15間小學不願學生做『功課奴隸』,主動推出新措施,包括:新增無功課周、設功課堂、減少校內評估次數、為功課及抄寫次數設限,盡量讓學生在校完成功課。有學校更改革上課時間表,上午如常上課教書,下午課時除了做功課便是『玩』:學踏單車、學煮飯、四出參觀」。

 

查看回覆的15間學校之中,並非全部都是學術成績最優秀的一批,但單是報道中的描述,身為家長也覺得相當吸引,尤其是堅持「真.全日制」的學校,上午上課、下午課外活動、多元學習,這是當年教育改革,小學全日制的「真義」及神髓,令學生至少有半天時間愉快學習。

 

我並非教育專家,也實在沒有任何概念,各小學年級的「基本能力」是什麼,也實在不知道初小學有所成,水平遠超「基本能力」就是否贏在起跑線,對日後學習自信及興趣大有提升。我只希望孩子喜歡上學,勿被考試、功課所嚇怕,因為過往看過不少個案,死爭爛爭博入「著名功課多」的名校,結果晚晚應付功課,親子皆苦。有家長甚至戲言,學校的生活只有兩個狀態,一是考試、二是準備考試。不過,為學校說句公道話,功課多、考試多的教育方法對孩子學習未必有錯,或許只是孩子不合適而已。

 

留意小學概覽內學校評估

學校追求學術的風氣,從來都是一個鐘擺,曾幾何時升中評核試、學能測驗,更甚如歷史悠久的升中會考……學校感覺孩子「頂唔順」,學校總會有個默契,一同調節放鬆,上一波可能是教改鼓勵「愉快學習」、拆牆鬆綁的年代,這一波可能是學童自殺、社會鼓吹「還學生快樂童年」、「不願做功課奴隸」,學校均警覺、反思操練、催谷對孩子真有用嗎?

 

除了明報這一類報道,令家長多一個重要的參考,家長可留意的是小學概覽,當中有一欄是學校評估,列出學校的測驗、考試的次數,以及多元、持續評估等評核政策。家長若查看到心儀學校,全年只有4 次考試,先不要急著開心,請致電學校查詢,持續評估是否計入考試分數,如何計算。因為有學校將測驗改名為評估,實際換湯不換藥,請小心。

 

明報調查報道:按此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PROD":"ek","CHANNEL":"\u6559\u80b2\u738b\u570b","SECTION":"article_detail","CAT":"\u5c0f\u5b78","SUBCAT":"","SUBSUBCAT":"","SITE":"image.edu-kingdom.com","CONTENT":"C","L":"TC","UID":0,"PLATFORM":"web","TITLE":"\u3010\u516b\u722a\u9b5a\u5bb6\u9577\u3011\u5c0f\u5b78\u6700\u7dca\u8981\u597d\u73a9","CID":27719,"PUBDATE":"20161110","AUTH":"\u516b\u722a\u9b5a\u5bb6\u9577","KY":[],"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