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 (School Education) 與在家教育 (Home Schooling) 其中一個頗大的分別是: 學校的整體管理和班房的學習環境都在促進學生一致化 (Conformity) 和群體導向 (Group oriented) 。例如在學校上課時,學生要穿著整齊校服、準時進入課室、集體遵守班房規則等,優點是學生學習紀律和團隊精神。
但這些要求與在家學習的具體情況會有不少的差異。因此,學校老師要成功推行學生在家網上學習,必須要明白這兩種教育環境的相差及幫助身在其中的學生去解決適應上的困難。若果因疫情關係,學生未能及時全部返回學校上課,老師和家長就需要彼此配合,把學習形式調教得更為個性化 (Personalized learning ), 使家長和學生擁有更多彈性的空間,反正這都是現代教育的新趨勢了。具體怎樣做呢?下面接續上一篇的解說,稍為詳細列舉其餘兩篇兵法。
更多文章:成功迎戰網上教與學 : 老師 - 家長 - 學生連線的四篇兵法 (一)
第三部:謀攻篇 - 聯盟家長、裏外協作
根據美國的一項統計,在學校停課期間,父母平均每周用上13個小時去協助孩子進行在家學習。父母和老師都清楚知道,學校課室管理的責任已轉移到每個家庭的父母身上。既然老師負責教學設計和施行,父母則管理學生學習行為和反應。要推行這樣的分工,必須要有良好的溝通渠道、習慣和內容。筆者在這方面有以下四個建議:
一.老師定時進行家庭調查,了解班內學生的不同家庭情況及變化,協調學生之間學習進度的差距;
二.老師在一個通用平台給家長提供每日學習資訊和預告,有利家長作出適當的安排和配合;
三.老師規劃出與家長溝通的辦公時段和方法,方便家長主動聯絡;
四.家長和老師雙方溝通的時候,每次都需訂立目標和理想時限,內容要淸晣,使談話更有效率和成效。
第四部:軍形篇 - 連結同學、班外有班
更多文章:子女出國升學 - 美滿前程由父母四個準備開始 (二)
無論是在學校實體上課,或在虛擬教室中,究竟是那一種互動形式能帶來最大的學習成果呢?根據多項的研究發現(筆者也曾經親自在不同的課室裏從事研究及進行資料蒐集),答案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切磋最能帶來教學收益。因此,請老師策劃,家長協調,把學生配對和組合成三至四人為一個的學習小組 (pods), 安排他們在上課之間作小組討論或課後交流,以適當的電腦遙距學習軟件配合,補償在家學習模式中同學之間所缺少的互動,發揮學生的主導性,加強網上的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