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在香港生活的少數族裔人士日益增加,愈來愈多第二、第三代在港土生土長的少數族裔人士,但他們的母語並非中文,在學習方面是否可以與本地學生看齊?而本地學生又能否與少數族裔學生融洽相處?

文化回應加分層教學 提升中文能力

施梅芳主任具15年幼兒教育經驗,當中有5年非華語幼兒教學資歷,現時在伊斯蘭博愛幼稚園任教。施主任坦言以往對非華語學童較少認識,未能掌握相關的教學技巧,「佢哋在常規各方面較難掌握,學習態度與本地學生唔同。」

為積極調整對非華語學童的教學,施主任接受了一系列文化回應教學培訓。經過調整教學策略後,得到正面回應:「呢幾年,我哋幼稚園參加咗『賽馬會友趣學中文』計劃,令我認識到『文化回應』教學法。透過唔同地方及族群嘅特色文化、生活經驗作學習材料,適時滲入課堂,例如介紹印度咖哩角、香港美食,令小朋友大家互相了解大家嘅文化,覺得好有趣,個氣氛好好。」由以往單向的教學方法,到現在可以令華語及非華語學生互相有交流外,施主任學懂利用分層教學提升學童的中文能力。

「我以前冇接觸過分層嘅教學法,自從我明白及應用這種教學法後,小朋友學得輕鬆,唔同中文能力嘅學生會睇同一本故事書,唔同分層嘅書裡面,詞彙及句式唔同,能力稍為遜色嘅學生由初階開始,一步步睇完成本書,建立自信及成功感。」

家社校協作 真正融和

要全方位提升少數族裔學童、家庭和本港家庭融洽並非易事,社會服務機構和學校的跨專業合作都是重要一環。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的社工Hazel指出,許多非華語學童的家長不諳廣東話,英文水平亦未必足夠,與校方溝通頗有困難:「例如好多時非華語學童家長應Yes Yes,其實唔清楚老師講咩。」

社工要了解學童在家庭和社區環境練習語言的困難,提供支援,加深非華語家庭對社區的認識,和學校合作設計課外學習活動及跨文化活動。Hazel說:「例如我哋會帶佢哋去圖書館、社區中心,或者舉辦一啲活動,增加本地家庭同非華語家庭的互動。」

Hazel尤其記得在活動過後,有本地家長主動幫忙非華語學童家長「湊放學」,這互動過往十分少見:「唔單止係非華語要學習中文同文化,其實我哋都要學習少數族裔的文化,好似新年活動時,我哋會了解唔同種族的宗教背景、禁忌等,大家互相去了解,咁先係一種尊重。」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內的幼稚園教師Jessie亦指出,透過家、社、校三方的協作,改變從前單向地對非華語家庭提供協助:「透過文化回應活動,大家之間有互動,非華語家庭唔再係單打獨鬥,而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真正融合。」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策劃及捐助,並由本地三間大學及兩間非政府組織聯合策動的「賽馬會友趣學中文」計劃,自2016年起透過「家庭、社區、學校」的結合,以及實證為本的創新模式,營造具文化回應、愉快而有意義及高效的教與學情境,以強化非華語幼兒中文能力的發展,從而讓他們更順利地銜接小學的學習生活,並促進社會共融。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PROD":"ek","CHANNEL":"\u6559\u80b2\u738b\u570b","SECTION":"article_detail","CAT":"\u5c08\u984c","SUBCAT":"","SUBSUBCAT":"","SITE":"image.edu-kingdom.com","CONTENT":"C","L":"TC","UID":0,"PLATFORM":"web","TITLE":"\u3010\u6559\u80b2\u4f60\u6211\u4ed6\u3011\u5c11\u6578\u65cf\u88d4\u5b78\u7ae5\u5e36\u4f86\u591a\u5143\u6587\u5316 \u6587\u5316\u56de\u61c9\u6559\u5b78\u6709\u52a9\u793e\u6703\u5171\u878d","CID":338113,"PUBDATE":"20210507","AUTH":"SuperMum","KY":["\u6587\u5316\u6d3b\u52d5","\u5c11\u6578\u65cf\u88d4","\u5c0a\u91cd\u6587\u5316","\u591a\u5143\u6587\u5316","\u5171\u878d","\u6559\u80b2\u4f60\u6211\u4ed6"],"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