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正常發展的小朋友約於十個月至十五個月會開始說單字,作為言語治療師,經常有家長問我,小朋友已經一歲多了,卻還只會說沒有意義的「BB話」,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那該怎樣辦?

更多文章:【親子急急問】對抗炎夏 寶寶吹冷氣的八大禁忌!

首先,眾所周知,豐富的語言刺激對幼兒學習語言甚為重要。家長平日宜多與寶寶說話、進行親子閱讀、唱兒歌等,也可以多帶小朋友到遊戲室、公園等玩耍及接觸不同的事物和人,以營造豐富的語言環境。有一點家長要注意的是,語言刺激指的是日常生活情境中真正的互動,故看電視、IPAD、手機等電子產品不算在內。不少研究指出,這些單向式的活動會影響幼兒的大腦、視力、語言及社交發展,因此,讓幼兒遠離這些電子產品方為上策。

另外,對於遲遲未肯開口說話的寶寶,家長可以嘗試加強其模倣能力。訓練模倣能力應從模倣動作開始,例如,和小朋友一邊唱歌一邊做動作,平日家長和寶寶說話時也可以加上動作及身體語言並鼓勵寶寶模倣,如果寶寶能模倣動作的話,家長可以再鼓勵小朋友模倣聲音,多玩會發聲的玩具和扮聲音的遊戲如動物聲、交通工具聲音等。當小朋友逐漸建立模倣意識後,家長就可以嘗試鼓勵小朋友模倣單字了。

更多文章:【小一面試】如何提昇孩子表達能力及信心

再者,家長可以嘗試加強小朋友的溝通動機。現在的小朋友多被照顧得過份週到,小朋友平日不需開口要求,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那麼久而久之,就可能會失去溝通動機及意慾。要打破這個困局,家長或照顧者宜於給予小朋友想要的玩具或食物前,先鼓勵小朋友模倣簡單動作(如遞手、用手指指著東西)、發出聲音或單字,以令他們明白自己需要做了某樣東西才能得到想要的物件,這亦是溝通的目的及意義。

此外,家長可以多和寶寶玩不同的發聲和郁咀巴遊戲,如 「打哇哇」 (家長一邊發出 「哇」聲一邊輕打拍打咀唇並改變咀型)、左右郁舌頭並發出聲音、振動咀唇 (lip blowing)、扮吹氣、錫人的動作等,這些遊戲可以鼓勵寶寶多發聲,並同時鍛鍊口部肌肉呢。

如果運用了以上的方法而小朋友到歲半還未能用單字表達自己的話,家長就應請教兒科醫生或言語治療師等專業人士,另外,也要留意小朋友會否有其他方面的問題,如大小肌肉、認知、社交方面等的遲緩,以排除如自閉症、智力障礙、整體發展遲緩等的成長障礙。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PROD":"ek","CHANNEL":"\u6559\u80b2\u738b\u570b","SECTION":"article_detail","CAT":"\u5e7c\u5152\u6559\u80b2","SUBCAT":"","SUBSUBCAT":"","SITE":"image.edu-kingdom.com","CONTENT":"C","L":"TC","UID":0,"PLATFORM":"web","TITLE":"\u3010\u8a00\u8a9e\u6cbb\u7642\u3011\u5c0f\u670b\u53cb\u4e00\u6b72\u4e86 \u9084\u4e0d\u6703\u8aaa\u8a71\u8a72\u600e\u6a23\u8fa6\uff1f","CID":340553,"PUBDATE":"20210615","AUTH":"\u8a00\u8a9e\u6cbb\u7642\u5e2b\u5abd\u5abdMiss Carley","KY":["\u6e9d\u901a","\u8a00\u8a9e\u6cbb\u7642","\u5e7c\u5152\u5b78\u7fd2","\u8868\u9054\u81ea\u5df1","\u767c\u8072\u7df4\u7fd2"],"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