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謎樣的派位組別系列之二
教育局在過去二、三十年來對本地中、小學的教學語言做過多次大規模的調整,最近一次是在2010年為十多年前的中學教學語言二分法作出調整,由本來全港中學均主要以中文為教學語言(中文中學),但批淮其中114間附合條件的中學才可全面使用英語為教學語言(英文中學),改為因應每所中學的中一新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微調中學教學語言以配合個別學生的學習需要。

在教育統籌委員會於2005年12月發表的《檢討中學教學語言及中一派位機制報告》中,根據2004年的一項有關硏究顯示,全港有最多40%中一學生有能力以英語學習。因此,微調安排以此為依據介定每所中學的中一新生適合以英語為學習語言能力的比例,若學校過往兩年獲派全港前列40%的中一新生平均比例達到一班學生人數的85%時,學校便可決定有關班別的教學語言。

家長在選校考慮時要注意微調安排採用六年為一周期的檢視機制,第一個規劃期以2008年和2009年學校獲派上述符合要求的中一學生平均數據為參考,決定各校由2010年起隨後六年能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的班數。第二個規劃期會在2016/17學年展開,在安排中一入學申請時根據2014年和2015年的中一派位結果(即今明兩年的小六學生),重新調整各校以英語為教學語言的班數。

這正好解釋了何以近一、兩年再有部份「英文」資助中學會考慮轉為以直接資助運作,因為假若在未來幾年中一收生時未能獲派足夠合符資格的學生,便有需要調整學校的教學語言環境,開設以母語授課為主的班別。除了涉及課程的改變和老師適應外,根據十多年前推行「母語教學」政策時的家長和學生反應,不難預計對受影響學校未來收生質素將有沉重的打擊。

特別是未來幾年的中一新生人數將會持續下降,因正值當年是沙士前後出生率最低的幾年,學生人數大量減少會直接影響適合以英語為教學語言中一學生的數目,導致更多中學在下一個規劃期因未能獲派足夠人數而受到影響。所以預料有少數中學會把握這個最後機會轉為以直資模式運作,以避開受此安排的影響。

 

「謎樣的派位組別」系列鏈結:
(一)謎樣的派位組別(一)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
{"PROD":"ek","CHANNEL":"\u6559\u80b2\u738b\u570b","SECTION":"article_detail","CAT":"\u4e2d\u5b78","SUBCAT":"","SUBSUBCAT":"","SITE":"image.edu-kingdom.com","CONTENT":"C","L":"TC","UID":0,"PLATFORM":"web","TITLE":"Ian\u5c08\u6b04\uff1a\u6559\u5b78\u8a9e\u8a00\u5fae\u8abf\u884d\u751f\u7684\u8f49\u76f4\u8cc7\u6f6e","CID":43266,"PUBDATE":"20130923","AUTH":"Ian Tsang","KY":[],"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