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很多的家長,都會孩子的管教而十分苦惱。他們都認為自己的孩子很難管教,尤其是一些日常的生活習慣,就是他們每天提醒,但孩子的回應總是動也不動,一點也沒有改進過來。為父母者,其實都只是希望孩子能處事獨立一點,但怎樣才能讓孩子懂事一點。
1。自己完成和檢查功課
相信不少父母最希望就是孩子能自發完成自己的功課。那未必是每位家長都經歷的事,但一定會是大家都認為是孩子的責任,要孩子自己完成那些事。只不過遇過很多父母,一方面投訴自己的孩子不願做功課,另一邊廂又三催四請孩子加把勁完成;之後,孩子懶在一旁,父母便會說一番道理,然後又由得孩子待在一角發呆,功課仍舊掉在枱上,緊張的就只有父母。
試想像一下,若孩子真的欠交功課,就放手讓他們自行處理,好讓他們知道那巨大後果,此時才給他們關懷和說教,再檢視避免再出現負面後果的行動,相信那比起你賞他十粒糖果會更有效.
2。會主動執行時間表的行動
而作為父母另一頭痛事,或者是孩子對時間運用的認知。一方面,看到孩子很能運用時間玩樂,又能牢牢記著卡通動漫的播映時間,但就難以記起溫習的日程,更甚少主動在上課天主動起床。的確孩的生理時鐘仍未能有系統建立的情況下,要他們對一些不認為是重要的事,建立一套自主而有規律的時間表實在非易事。而父母對此有較高的期望是正常,只不過也若然認為他們一學便知撓,相信實在是奢侈事。當然,萬事皆有異數,在孩子能做到的時候給予讚賞,有助他們繼續重複行動的加強劑.
3。可以把壞習慣好好改過
現今社會的變遷有時都會令我們難能適應。即使是昔日要孩子減少看電視,這場鬥爭經歷數十年仍未稍有勝算,與此同時,電子儀器帶來另一波的戰場又已經令父母們忙得不可開交。不過,很多時其實我們都會用言語來教育,為何不來個新嘗試,與孩子一同定立更新行動,更可能為孩子一同改過一些壞習慣,相信那比起我們多說話,定必來得更有效。平時我們都未必能有太多時間來與孩子相處,但在家中也來一個行為改善龍虎榜,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長,相信行為都能有更大的改善.
有時我們應相信孩子是有自己的天賦。與其請教甚麼專家來研究孩子的行為,其實自己也多行動一點,陪同孩子一同成長,當大家為父母者其實都是一場實驗,那為何不能從錯誤中也改過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