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母語是一個人出生以後最早接觸及掌握的語言,以粵語學習中文相信最易令香港小朋友理解。但隨著愈來愈多學校推行以普通話教中文,強調普通話學習的好處,令家長更想了解粵語、普通話兩者對於學習中文的優勢。

香港有七成以上小學普教中,當中16.4%小學全面普教中。當普教中被吹捧的同時,有多年以粵語教授中文經驗的陳天穎老師就提醒我們,不要忽略以粵語學習中文的好處。

一提到用普通話學習中文的好處,大多數人都會提到普通話能夠做到「我手寫我口」,學生無需轉換句型及用字,思考到的內容就可以直接寫出來。但陳天穎老師就解釋,普通話同樣有書面語及口語,所以在書寫時,同樣要適當轉換用字:「例如書寫時不用將『兒化音』寫出來;另外,口語說的價格『一塊半』,書面語都會寫『一元五角』,跟廣東話情況類同。」

至於造句方面,陳老師留意到以粵語學中文的學生,會更有意識地將口轉換成書面語:「小一就開始教他們,口語的『你食先』,書面語需要轉換成『你先吃』,如果自小建立了這個轉換的概念,粵教中並不影響學生文筆造句,反面令他們更小心處理句子結構。」

陳老師指出特別是教唐詩宋詞時,用廣東話去讀可以認識到當中的聲律美:「香港語文教學較少著重教授聲母韻母,所以都希望將廣東話聲調的概念傳遞給學生,例如我教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孤舟蓑笠翁』,用粵語讀五個字都是同一個聲調,用廣東話讀出來,就更加令學生可以更易欣賞當中的聲律美。」

陳老師認為用甚麼語言去授課不是最重要,而是想小朋友學得好、吸收得好、思考更為深入,最重要是透過語言表達自己。「 交換書信計劃」是陳老師與「救助兒童會」合作在學校推廣以粵語思考的工作坊:「我會用廣東話跟他們討論,想他反思生活並紀錄下來,寫一封信,「救助兒童會」會直接寄到與斯里蘭卡的山區小朋友手上,令兩地的孩子對生活有更多體會。」

對於香港的學生而言,每日的生活離不開返學放學,「 交換書信計劃」讓學生多留意生活細節,欣賞生活當中的美妙之處。而「 交換書信計劃」的信件,學生沒有寫上「冰淇淋」,而是用「雪糕」;沒有「冰棍兒」而是「雪條」,陳老師說:「廣東話就能做到『無障礙思考』,當我們無需有任何修辭技巧的情況下,將最直接的想法紀錄,就是我最希望他們在將語文在生活上,透過這個方式充分應用出來。」

{"PROD":"ek","CHANNEL":"\u6559\u80b2\u738b\u570b","SECTION":"article_detail","CAT":"\u5c0f\u5b78","SUBCAT":"","SUBSUBCAT":"","SITE":"image.edu-kingdom.com","CONTENT":"C","L":"TC","UID":0,"PLATFORM":"web","TITLE":"\u7cb5\u6559\u4e2d\u503c\u5f97\u88ab\u91cd\u8996\u3000\u4e2d\u6587\u8001\u5e2b\uff1a\u5ee3\u6771\u8a71\u80fd\u505a\u5230\u300c\u7121\u969c\u7919\u601d\u8003\u300d","CID":92793,"PUBDATE":"20180831","AUTH":"BK Milk","KY":[],"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