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前幾天,我們一家跑到台北參與亞洲最大教育創新博覽會:雜學校。
位於台北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的「雜學校」, 是亞洲最大教育創新的博覽會!。
最近台灣都一直大雨, 難得 那一天碰上好天氣, 「雜學校」的講座都隨心的移師在大草地上和一起分享故事。
不一樣的雜學校
當大家都在評論現今教育體制的僵化或混亂時,台灣就有一班有心人 ,思考著到底還能用什麼方式可以影響台灣傳統的教育?想著想著,「雜學校」就出現了。他們在想,有沒有一個地方能夠讓我們不一樣?有沒有一個地方能讓我們有夢想?有沒有一個地方能讓我們一直勇敢?
今年「雜學校」的展覽聚集了120個創新教育機構,參展活動三天辦超過50場講座與工作坊,讓我們一次了解台灣教育現況,更可以從中找到屬於每個人不同的學習路徑。
我們第一次走進「雜學校」展覽場地:台北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 眼前一大片綠油油的草地, 這文化產區除了「雜學校」的展覽外,園區裡也分佈著很多個性小店, 空氣中瀰漫著一片自由的氣味, 在這裏沒有名牌子壟斷的旗艦店, 展館中也沒有補習天王站台的大型教育機構, 彷彿所有微小而又獨特的東西都在各自發光發亮,令人忘記什麼是主流或小眾? 在這裏的人和事,都散發著自己獨特的氛圍和個性。
瀰漫著自由氣氛的獨特個性小店
傳統理念的延伸
「雜學校」展館以延伸五大傳統的教育理念:德、智、體、群、美作為主題, 聚集了正在亞洲各地百花齊放的創新教育機構, 這些所謂教育機構,其實很多都是一群有心的年輕人或教育人士自發組織的各種力量, 為著各自心中的那一團火,將對教育不一樣的理念勇敢地實踐出來。
有些人相信要帶領孩子跳脫舒適圈,讓學習價值真正地烙印在人生歷程中,而成立了讓小孩冒險的戶外教育中心; 也有一群對滑雪有夢想的人, 成立了一個小中心,幫助嚮往成為滑雪教練的人,如何過逐雪而居的逍遙人生。 在這個展覽中,讓人看到海量的勇敢夢想家, 用實際的行動去告訴你,人生原來有這麼多的選擇, 教與被教者,也不是只有一條出路。
在德、智、體、群、美的五個展覽廳中, 匯聚了很多勇敢的尋夢人。
有一群愛動物之人,希望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零棄養的國家,所以舉辦了一系列「體驗式生活教育課程」,讓孩子能親身體驗 生命的價值,一起用教育打破流浪動物的宿命;也有兩位熱愛中文字的90後女孩,以推廣台灣正體中文字為目標, 設計了一套 中文字的印章,只希望喚醒大家認識中國字字體之美。
這些有心人各自懷著自己的小故事和信念發光發亮, 希望用生命影響生命, 哪怕只是一股微不足道的力量, 他們也希望竭盡所能,把自己熱愛的東西和堅守的夢想分享出去!
「勇敢」的種子,本來就早已埋在我和你的身上!
我們上課究竟是為了做什麼?
勇敢走自己的人生學習路
雜學校的主旨是「有敢擇學」, 提醒了我們,我們不是不知道有什麼途徑可以學習,而是我們不知道我們或生活還能成為怎麼樣? 所以我們要勇敢的選擇自己未來的學習路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在其中一個展館裡,牆上寫著這樣的一句說話:「 孩子,30年後的將來,我其實很難想像這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到時候你又需要什麼樣的能力? 現在又應教給你什麼?」
我站在那展板下,思考著自己的兩個兒子, 也思考著小時候在學校上學的我。 30年前我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和在會考的題目中:「A不對,B不對,C不對,所以D便是答案」的考試答題技巧,對於現在的我帶來什麼意義呢?我真的很希望,我兒時的學校是可以教我夢想, 而不是告訴我,我的夢想應該是怎樣!
上學就是為了考試?
我是不是能不一樣?
我們究竟為什麼要讓孩子進學校讀書?是希望他們學習長大後需要的「知識」?學習做一個乖乖聽話的小孩? 還是希望讓他們找到學習的樂趣, 懂得、也敢問自己:「 我上課到底是為了什麼?我是不是能不一樣?」
學習,應該是一輩子的事情, 但不得不承認,無論在台灣或香港的教育制度下,學習彷彿就是為了考試,考試就是為了進名校,進名校就是為了找好工作,找好工作就是為了留在舒適圈中安穩無憂地過日子,然後呢? 這樣便是我們的人生嗎?
我們曾經也當過小孩, 也曾經花掉了人生二十年的光陰待在學校裡, 我們這一代是典型填鴨教育下生產出來的人, 我在實不甘心讓孩子再走同一樣的路, 我希望孩子在學校裏是學懂如何找到自己, 如何欣賞自己的獨特之處, 也懂得如何發揮自己的天賦才能, 最重要是可以讓他們勇於找到夢想。
在這個展覽中,我們彷彿碰上了很多知音同路人, 突然覺得我們在台灣不再孤單 ,也對我們這個不太愛安分守己的King Kong家, 找到了更多繼續尋夢的動力......
展覽中有傳統台灣教科書的展品, 讓我們反思這些課本,為我們的世界帶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