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喜歡一位畫家的作品,用畫作表達教師的心聲,引起教師的共鳴。畫作中較受歡迎的都是教師不被體諒的情景。令我想起為何教師不被尊重呢? 原因何在?
上世紀能接受教育的人較少,比一般人多受教育的老師自自然然被受尊重。相反今天的社會,個個均能接受教育,且大部份更曾接受高等教育,相比之下,一般社會人士與教師的教育水平差不多,在於大家專修及專業的範疇有所不同,以致教師的地位不及以往高。
香港教育政策仍然以精英制為主,實行校本政策更進一步把教育推向「市場化」,加強了家長的主導權,令不少學校為求生存而順應家長要求,「市場化」的出現令更多學校捨棄教育理念,一步一步把教育的地位拉下來。
把已往讀書的經驗套在教師的工作上,因此認為教育的工作十分容易應付,或以往學習經驗令人認為教師也不是那麼專業的。然而教師除了上堂授課外,背後的教學活動設計、處理學生行為和學習問題、行政工作、批改作業、教師培訓或進修等煩重工作多被人乏視。
生育數量少,令父母更加愛錫孩子,甚至視之為小王子、小公主。部份家長也曾閱讀部份教養書藉,少不免會認為自己已認識和掌握一定的教育知識和技巧,繼而向學校和教師提出質疑或挑戰。
筆者參與國際研討會時,西方學者提出一個十分實際的比喻,醫生和教師一樣擁有專業的背景,教師不懂醫學理論,醫生也不懂教學理論。沒有醫學背景的人們在看病時也不會挑戰醫生的判斷,相反沒有教學背景的人們卻常常挑戰教師的判斷。尚若醫生受病人挑戰,醫生也能據醫學理論作出分析和堅持醫學原則,然而當教師受到家長挑戰時,卻大方地順應家長要求,教師的教學理論和原則去了哪裏? 如果教育能隨意被沒有專業教育背景的人改變,人人也可當老師,那教育是甚麼? 社會還需要教師? 這個醫生與教師的比喻可謂一針見血,作為學校、作為教師更需要把持教育的專業目光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