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香港嘅教育市場好有「香港特色」,而且不斷推陳出新。上次同大家講過「小一面試班」,今次講下「屋企遊樂場」。

最近同香港嘅朋友通話。傾到一半,佢話師傅到咗,要打啲爆炸螺絲,跟住匆忙cut咗線。我一頭冒水,咩事咁大陣仗。一個鐘頭之後,佢又搵返我。我問佢,係咪屋企有嘢維修。佢笑笑口話,喺屋企整咗啲攀爬架同繩網,俾阿仔放電。

出於好奇,我問咗其他朋友。真係嚇一跳,原來好多人一早喺屋企,安裝咗類似嘅運動設施。做相關懸吊設施嘅顧問話,佢哋以前主要做感統治療嘅家居方案。不過呢幾年,越來越多父母嘅出發點,只係想俾仔女放電。

理由更加出乎意料:唔係因為疫情唔方便出街,而係因為香港嘅遊樂場「好悶」。所以,好多父母迫不得已,喺屋企自製遊樂場。

更多文章:寵物移民唔可以忽略呢個步驟?移民媽:「信不信由你。」

公園遊樂場「太安全」

曾幾何時,屋企樓下嘅公園仔,係我哋至愛嘅地盤。成層樓高嘅鐵皮瀡滑梯、轉到飛起嘅氹氹轉、錯綜複雜嘅馬騮架,通通都係回味無窮嘅記憶。

當年嘅遊樂場,係個真正「遊樂」嘅地方,可以開心咁玩。喺嗰度,我哋結識到至純至真嘅朋友,幻想上天下海所有嘅無厘頭。亦喺高度同速度中搵到快感,喺挑戰同冒險中搵到自信。

反觀今時今日嘅遊樂場,幾乎都換上最大路嘅現成組件。美其名曰,更加安全,更易保養。殊不知,犧牲咗趣味同刺激。統計資料顯示,康文署管理嘅遊樂場,現時99%嘅瀡滑梯都只有兩米以下。冒險不再,童年不再。

當遊樂場被細路厭棄:好悶、太BB、唔刺激;當細路寧願坐喺公園地下,玩手機玩ipad;當我哋過分追求安全,仔女刮親少少都要投訴,政府又驚揹鑊;其實,危險逐漸行近,我哋卻惘然不知。

因為呢一代細路,正從現實世界嘅互動,走向虛擬世界尋求刺激。我哋口口聲聲嘅安全,將釀成更大嘅危險。

更多文章:沒有四大長老及外傭姐姐加持 年青保姆或是港媽曙光

更多文章:飛英生活保暖靠秘笈:「呢度嘅凍真係唔講得笑!」

冒險帶來成長

囡囡以前喺香港讀書,學校行IB課程。IB有10個培養目標,其中一個係Risk-Takers冒險者。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同創意,勇於面對挑戰同變化。歐美教育一直提倡risky play,但係香港唔單止遊樂場,就連教育界都安全保守到過曬龍。

例如上星期,我寫咗Wilson Cheung 張偉賢,關於佢父母嘅態度,如何成就今日嘅佢。Wilson係全球首位華人極地探險隊長,更有望成為首位香港太空人。好多讀者話,想知道多啲極地探險故事。Wilson會喺我嘅YouTube頻道「香港Vikey移民美國」同大家無所不談。

我曾經問佢,除咗帶科研團隊,好多外國學校,都搵佢帶學生去極地考察,點解香港至今只有一間名校搵過佢?到底係佢好難請得郁,抑或學校唔識寶?

Wilson坦言,或許香港嘅大多數學校,錯將「冒險」與「危險」畫上等號。冒險肯定有風險,但只要做好風險管理,冒險並不危險,反而成為新起點。曾經跟Wilson去極地考察嘅一個中學生,喺北極地衣取樣,搵到抗凍基因序列,並成功攞到專利。呢個發現,將有助太空嘅低溫種植實驗。另一個中學生,對極地海底嘅可燃冰產生興趣,將攻讀MIT嘅海洋研究,希望拓展呢種未來能源嘅應用。

更多文章:以仔女為移民核心險成噩夢 港媽:移民唔應該只為仔女

講真,與其參加國情交流團,不如用歐洲遊學團嘅價格,去參加極地考察團。科研探險,並非想象中危險。當你懂得評估同處理風險,冒險就等同成長。

希望香港可以更重視risky play,將冒險元素融入到教育,以及日常生活。俾細路喺玩嘅過程中學習冒險,領悟到「冒險不等同危險」嘅道理。

願父母同仔女,都可以喺冒險中,搵返大無畏嘅勇氣,重拾夢想與熱情。正所謂,「There is no greater danger than playing it safe」。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