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Lannie20170407

無論TSA(全港性系統評估)還是BCA(基本能力評估研究計劃),有人視它為評估學生能力和教學成效的有用工具,有人則視它為鼓吹操練風氣和增加學童壓力的元凶...

 

兩陣營或有堅持保留和復考、或有計劃罷考或亂考,加上議員為爭選票、高官為爭民望而插上一手,TSA的保持和廢除問題愈見複雜,我們作為家長和父母的,眼見「孩子做功課做到喊」、「題目深到議員都唔識答」、「做補充練習做到無得訓」等,實在心痛,期望萬眾一心,還孩子一個快樂童年,不過,假如真的取消了TSA,是否就等於「還孩子一個快樂童年」?

 

1. 快樂童年由什麼組成?
學校學習佔了孩子日間的大部份時間,課餘就只有功課和操練的話,學習所佔的時間就更長。快樂的童年來自安穩的家庭、家人的愛護、基本的物質生活、個人的存在和別人的認同、各樣活動和生活體驗等,父母們傾全力捍衛其中一項時,也不該忽略其他因素,也要努力經營孩子的童年,製造愉快的回憶。

 

2. 為什麼要分等級和水平?
每個孩子性格能力不盡相同,若能因材施教,配合各人獨特的學習風格,各自以不同的進度和步伐學習喜歡的內容,就最是理想。現實是社會的資源有限,製造了等級、水平和篩選的制度,等級高的精英配享用神科的教育,最弱的幾個百份比同學才能接受輔導資源,愈要準確和公平,制度就愈要認真,孩子就愈不能馬虎,學校、父母和社會給孩子的壓力,又豈止一個評估試?

 

3. 打好基礎還是重覆操練?
學校為TSA安排額外補課,加上無數的補充練習,是學習過程的一部份、鞏固已經學習的內容?還是重覆和缺乏創意的操練?學校因應年級、學生能力而安排合適的練習份量,才會得到家長和孩子的認同。

 

4. 量化和質化的學習成效
現代社會中,大概沒有多少學徒從師傅的言行中學到工作經驗和態度,也沒有多少兒孫從長輩的經歷中學到知識和道理,這些質化的教育有點不合時宜,都被量化的資料和數據取代。數據可以評估整體學生的學科能力,各類別題目的表現,檢視教學策略的效能,調整教學方針,建立行業的專業,評估收集而來的數據也可以是監察教育機構的方法,是視學和校評報告以外,更頻密地收集的資料。

 

5. 學習單一化還是多元化?
有些學校大力操練TSA,有人建議反對的家長把孩子轉到不著重操練的學校,看看本港學校風格的單一化,大家有多少選擇?森林學校、在家學習、休學等多元化學習模式極之罕見,被主流學校大大蓋過,在單一化的教育環境和社會氣氛下,父母想為孩子打造理想的快樂童年,真難啊!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