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在得悉子女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 (簡稱ADHD) 後,都會感到相當擔憂,想盡快尋求治療的方法。然而,有不少家長聞「藥」色變,極為抗拒讓孩子服藥。另一方面,亦有家長將藥物當作解決一切問題的「靈丹」。以下是一些關於藥物治療的常見疑問與迷思。
1. 為什麼孩子要吃藥?
研究顯示,藥物治療能有效改善ADHD患者的症狀,以幫助孩子增強集中力、減少過度活躍的問題,以及提升管理情緒的能力,從而形成連鎖效應,令他們的學業、社交和家庭生活都能夠有所改善。
常用於治療ADHD 的藥物主要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中樞神經刺激劑」。有研究指出,ADHD與大腦前額葉的一種化學物質 ── 多巴胺的水平失調有關,而中樞神經刺激劑會令多巴胺的分泌增加,讓患者的大腦能夠過濾外來的干擾。一般情況下,這藥物會在服用一小時後開始發揮作用。
ADHD第二種常用的藥物治療為「非刺激劑」,作用是調整大腦內另一種化學物質 ── 去甲腎上腺素的水平。這藥物的起效時間較中樞神經刺激劑慢,需要服用兩星期以上才會開始見效。
2. 藥物會不會對孩子有害?是不是要吃一輩子?
很多家長可能擔心孩子吃藥會影響到他們的身體健康,其實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和嚴重程度因人而異,並非必定會出現。以中樞神經刺激劑為例,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食慾不振、頭痛以及失眠等。醫生在診症過程中會仔細跟進孩子的身體狀況,並與家長一同討論最適合孩子的藥物種類、服用時間和劑量、了解服藥後的反應、副作用及成效,以達至最理想的治療效果。若家長希望改變孩子的治療計劃,應盡早向醫生諮詢,切忌自行調整藥量。
大約有三分之二的ADHD患者,在成年後仍然持續出現症狀,但它們的嚴重程度通常會隨著孩子長大而逐漸有所改善。醫生亦會定期為患者作評估,在雙方溝通後再一同決定是否繼續藥物治療,因此ADHD 藥物未必需要吃一輩子。
3. 既然藥物有效,是否只要讓孩子一直吃藥,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ADHD的治療需要多方面的配合。除了藥物治療外,孩子有時候亦需要接受改善行為問題的心理治療。此外,家長和學校的角色也非常關鍵,家長可學習管教和訓練子女的技巧 (可參閱 如何與「過度活躍」的孩子相處? ) ,以及訂立親子時間,增加與他們溝通和相處的機會。而學校則可採用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並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支援和輔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