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曾俊華自2018年8月成立「薯片叔叔共創社」後,率先推出重塑教育項目,在過去一年間曾舉辦不少交流會、論壇以及重塑教育挑戰。共創社的工作並沒有因為新冠肺炎而停止,日前聯同教育王國舉辦教育21C聊天室。首集邀請了英華小學校長陳美娟與前救恩學校校長陳梁淑貞分享家長應怎樣培育小朋友、為孩子準備小學入學以及抗疫期間與小朋友在家中的相處之道。

更多文章:幼兒教育疑難逐個解 家庭教育重要 為子女贏在起跑線
更多文章:專家推介3個在家學習活動 有助腦部發展!

有一子一女、三名孫子的曾俊華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讓他們自然成長是最重要。

小學收生標準:要有「PHD」?

陳美娟校長指,她傾向收擁有「PHD」的學生,指的不是博士學位,而是「Parenting(教養)」、「Habit(好習慣)」以及「Delight in Learning(愛學習)」。「P是指父母作為榜樣,提供身教,紿予孩子support,但不是overprotective的。H就是培養孩子有好的習慣與價值觀。D就是delight in learning,令小朋友喜歡學習。」

坊間很多面試班,對於收生經驗豐富的陳美娟及陳梁淑貞而言,一眼便能看穿小朋友的表現是「真功夫」抑或是面試班教授的技巧。陳梁淑貞表示在小組面試中,會透過觀察小朋友與同輩相處觀察他們的群性,性格是否自然、對事物有好奇心才是最重要的特質。

「小朋友成長有50%是天生的性格,有40%是後天的培養,然後環境大約佔了10%。」陳梁淑貞認為培養出一個人見人愛的小朋友,靠的並不是速成班,而是家長的身教。正向的家庭教育能讓孩子充分發揮先天的強項,讓小朋友的身、心、靈有健康發展,「做到這點已經非常好。」

英華小學校長陳美娟認為準備升小學的重點不是在於幼稚園的選擇,而是家庭與幼稚園如何互相配合、讓孩子發揮所長。

幼稚園無須催谷 讓孩子快樂成長

在香港為人父母甚艱難,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從選擇幼稚園開始已經充滿壓力。有家長問選擇怎樣的幼稚園會增加入讀心儀小學的機會,陳美娟指英華小學的學生都是來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幼稚園,「重點不是哪間幼稚園較好,而是家庭與幼稚園如何配合,令小朋友發揮所長。」

陳梁淑貞覺得家長不宜選擇催谷類型的幼稚園,亦不建議同時讀兩間幼稚園的做法。「這麼小的小朋友需要多點時間去玩,得到啟發,繼續保持好奇心。」其實找一間山長水遠的學校,不如選擇一間在家附近、以學生需要為依歸的幼稚園。

前救恩學校校長陳梁淑貞認為孩子幼稚園階段應該開心地渡過,不宜選擇催谷、學業型的幼稚園。

告別「港孩」 別怕讓孩子面對失敗

「港孩」是香港新一代小朋友的負面標籤,意指自理能力低、抗逆力低、嬌生慣養的小朋友。到底「港孩」是怎樣煉成的?陳美娟認為是家長、社會和大眾傳媒過分保護這一代小朋友,令他們沒機會面對失敗、發揮解難能力。「大家都怕他失敗會痛,其實沒關係的,成長正正就是在跌跌碰碰下學到很多事情。」大人可以做的,就是多給他們機會、信心,做小朋友身邊打氣加油的角色,而不是背著他們跨過難關。

陳梁淑貞認同家長應放手讓小朋友從錯誤中學習,不需要為孩子「捨難取易」,遇到困難的事都幫他們解決。即使孩子失敗、做錯了,也無須給予苛責,而是抱著一個陪孩子一同成長的心態,鼓勵他們再接再厲。

抗疫製造機會與孩子好好相處

新冠肺炎來襲,學校停課期間不少家長在家工作,不過反而不適應與孩子日夜相對,形容情況如「困獸鬥」。陳美娟指,平時忙碌的生活節奏不容許大家有很多親子時間,現在就是一個好機會學習與小朋友相處、互相認識,亦是家長以身作則的機會。

陳梁淑貞提醒家長,當孩子達不到要求、沒有按指示去做的時候,不要一味批評指摘,把握當前機會發揮正能量和創意,與孩子建立更緊密的關係。曾俊華相信讓小朋友參與大人的日常活動會令他們感到高興,建議讓他們嘗試簡易的家務,例如疊衣服、倒垃圾等,偶爾讓孩子幫忙,感受一下自己的重要性。

薯片叔叔也分享了他培育兒孫的經驗。他認為每個小孩子 都是獨特的個體,其實是沒有一套適合的教育方法。父母要明白孩子的需要, 重要是建立他們的好奇心,懂得怎樣與人相處。「藉著這段日子,父母可以多鼓勵小朋友一起參與家務,這可能是最好的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