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當小朋友漸漸成長至2至3歲,他們的認知及行為能力各方面開始成熟,爸媽們自然想訓練小朋友自行如廁,向尿片說再見!可是要年紀輕輕的寶寶建立坐馬桶的習慣一點都不容易,這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事,在訓練的過程中還可能遇到小朋友抗拒或鬧情緒的情況,令爸媽們既焦急又氣餒。究竟怎樣才順利替小朋友戒片?台灣臨床心理專家提醒家長要了解幼兒心理發展,切忌太心急!

相信不少爸媽在替小朋友戒片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困難,有的可能會不肯脫下尿片嘗試,有的會不肯坐在馬桶上又或者脫了褲子後就四處跑,不知從何入手幫助他養成如廁習慣。就以上情況,台灣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臨床心理師黃琡惠建議,爸媽們要從幼兒的角度去看如廁訓練這回事,順利戒片成功的關鍵是整個過程都要放鬆!

大人 VS 小朋友 戒片觀點大不同

對於「戒尿片」,臨床心理師黃琡惠認為大人與小朋友的看法完全不同,從大人的觀點來說,穿尿片是不好的,當寶寶長大要戒片是理想所然的事;但對小朋友來說,打從出世第一天起就穿尿片,絕對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不難想像尿片對他們可能是安全感的來源,當小朋友要離開最熟悉的尿片,去感受自己的身體、學習大小便、控制相關的動作等都是全新的事,存在無數的未知,因此小朋友會因未知而感到不安;但同時整個戒片過程也代表小朋友開始學習獨立自主,掌握自理的技巧,小朋友會因自主而建立自信並感到快樂,他們會因為自己有能力完成一件事而產生滿足感。

當各位爸媽媽從小朋友的角度出發去看戒尿片這回事,了解他們當中的心路歷程,才能理解他們在戒片過程中的各種情緒、行為反應,以及訓練時遇到的障礙,再作出相對應的對策!

「放鬆」是訓練關鍵

黃琡惠臨床心理師提醒爸媽們,替小朋友戒片時切忌心急,亦不應過早開始,應藉由平日對子女的觀察與了解,靜待適當的時機才開始戒片。當小朋友準備好,例如有意識地表達自己想去大小便,才慢慢嘗試提出邀請、鼓勵嘗試在馬桶如廁。在剛開始如廁訓練時,要創造幼兒正向、成功的控制大小便經驗,再透過持續地練習,幫助孩子瞭解、熟悉如何獨立、順利地做到大小便控制。

戒片最重要的關鍵是「放鬆」,小朋友在練習大小便控制時,爸媽或照顧者應做的是陪伴而非強迫,要多鼓勵讚賞,而非斥責或取笑,因為小朋友一旦被斥責,就會誤以為大小便本身是不好的事、困難的事、做不到的事,繼而排斥練習。

另外如廁練習應盡量順其自然,依照小朋友自己的進程,要讓他們感到輕鬆愉快,不用害怕或擔心努力的成果,黃琡惠臨床心理師解釋,由於心理的放鬆也能讓其副交感神經優先作用,讓身體處於容易控制的狀態,進而形成良性的循環,自然有利於戒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