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近日因工作關係,筆者又再到學校進行觀課。學校A不是什麽傳統名校,它只是一般邨校,校內部分學生是非華語,也有不少SEN,學生英語程度不高。當天,觀了4節英文課,看見老師施盡渾身解數去演譯課堂內容,小朋友縱然未能完全明白,也積極投入課堂,35分鐘的課堂充滿笑聲,學習氣氛愉快。筆者十分享受課堂,更欣賞的是老師的教學熱誠及態度。

從事英語教學那麼多年,不得不承認教授英語能力較低的學生確實要絞盡腦汁,要花的氣力亦比較高。還記得仍在小學擔任教席時,校長問:「張老師,明年你希望任教精英班嗎?以你的教學經驗,學校覺得你可以再提升學生的能力。」我想了一想,婉拒了。我,選擇了教能力較低的一班。當時的仝工覺得這是一個愚蠢的決定;他們說:「精英班的學生又乖、又聰明、又勤力;最主要的是:家長配合度高,35分鐘的課堂輕鬆易過,測考成績有保證。」我,沒有反駁,我喜歡教「好學生」,更喜歡教「好」學生。那時候,我深信能力稍遜的學生更需要我。教授他們,我有莫大的滿足感。

記得當年接手教的是四年級的加强輔導班(remedial class) ,當時他們連26個英文字母也弄不清,莫說英文詞彙或文法。雖然那10個學生上的是抽離課堂,課程進度和默書範圍我可以自決。但他們仍是要面對常規班的測驗和考試。對我,也有一定壓力。我一方面要讓他們跟上進度,一方面要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我有也洩氣的時候,有時候也會埋怨他們在一至三級的學習過程。但冷靜下來時,發現自己不可再抱怨過去,這令我更積極設計課堂。看見他們享受課堂,開始没有那麽「討厭」英文,我相信自己成功在望。從「零」走到個位數字並不容易,但看見他們臉上的興奮,比起精英班的學生拿一百分,我更滿足。陪着他們的那一年,起起跌跌,但他們為我的教學里程碑寫上精采的一頁。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