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Image

烈日當空下,這位蓄短髮的21歲年輕女子經已汗流浹背,但面對充滿障礙物的跑道,她仍然咬緊牙關,面帶笑容,向終點狂奔──她是自閉症患者、特殊奧林匹克游泳及雪鞋競走項目的運動員,她的名字是,陳芊蕙。

芊蕙參加特奧近10年,曾參與2011特殊奧林匹克夏季世界比賽的游泳項目,更曾於2017特殊奧林匹克冬季世界比賽的雪鞋競走項目取得一面金牌。早前她抓緊夏天的尾巴,在一個炎熱的周日暫時脫離常規訓練,參加了香港一個市區障礙賽「FWD MAX衝破極限挑戰賽2018」,即使面對小巴、的士,甚至水池等另類障礙物,她也帶着堅定的意志,笑着跨過。

芊蕙面對障礙賽的態度,正如她面對自己人生的方式,芊蕙坦言競賽期間雖然辛苦,但她樂在其中:「我只想衝破自己的能力,盡力與隊友完成賽事。感激媽媽一直鼓勵我,叫我加油!」

 

自閉症不等於輸在起跑線

如果患有自閉症算是輸在起跑線,那麼,讓芊蕙「反超前」贏得今時今日輝煌成就的,或許是她背後那位媽媽。

「這些成績是她自己努力得來,她是全家人的驕傲。」對於芊蕙在運動方面的成就,陳媽媽從不認為自己有半點功勞,對她來說,不過度介入孩子的生活,便是最好的教養方式,所以芊蕙上什麼學校、練哪項運動,都盡量以芊蕙的快樂為首要考慮,假如路走歪了,重新再來便好。陳媽媽的泰然自若,或許來自當初陪伴芊蕙走過高山低谷的經歷。

自閉症患者表達能力較弱,特別是牙牙學語的幼童時期,陳媽媽憶述芊蕙小時候的情況:「那時她只懂哭,我經常要猜測她的意思。」母女之間的角力,每一天都在上演,後來芊蕙開始懂得說單字,加上學校老師的幫助,陳媽媽總算找到溝通的竅門:「老師讓我明白,與芊蕙溝通最重要是眼神接觸,她會較容易接收我的訊息。」

 

主流與非主流學校的一線之差

對陳媽媽來說,溝通只是其中一關,最崎嶇的是芊蕙的升學前路。芊蕙就讀混合幼稚園時尚算能夠適應,所以陳媽媽讓她升讀主流小學,但唸了一個學期後,學校建議陳媽媽再次讓芊蕙接受評估,結果芊蕙被評定為不適合就讀主流學校,令陳媽媽非常錯愕:「他們建議芊蕙去讀特殊學位,那一刻真的很難接受……」但想到芊蕙轉校或許會更快樂,最終仍轉到了特殊學校。

芊蕙在新學校成為了班上的第一名,其他家長紛紛問陳媽媽為什麼不讓芊蕙讀主流學校,令陳媽媽相當沮喪……誰不想擁有選擇的權利呢?陳媽媽說:「我也花了一段時間去接受,後來想通了,覺得最重要孩子讀得開心,學到東西。」

在小學老師推薦下,芊蕙從7、8歲開始參加香港特殊奧運會,並獲選中加入游泳隊,開始接受一星期三天的密集訓練,四季如常、風雨不改。多年來,芊蕙曾考獲拯溺章、代表香港參加特殊奧林匹克世界比賽的游泳項目,但年復年的練水生活令芊蕙漸漸感到疲乏,於是提出將訓練重心轉移至雪鞋競走。

在游泳方面的成績如日方中之際,突然想完全「轉行」,問陳媽媽當時有否勸阻女兒?她說:「她開始大,我便放手讓她自己選擇。」芊蕙還小的時候,陳媽媽會與她一起參加訓練,但後來漸漸體會到,放手,孩子反而能夠走得更遠:「如果我一直在身邊觀摩,她反而會有壓力。」

陳媽媽的「放任政策」在芊蕙身上相當奏效,芊蕙對雪鞋競走的熱情愈來愈濃厚,成績不俗之餘,壓力也減輕了不少。

對於芊蕙將來的期望,陳媽媽仍然貫徹「讓女兒選擇」的方針:「視乎她喜歡什麼,如果她想堅持做運動員,便去做。我的心態是,受訓的是她,辛苦換來的成就也屬於她。」

華人社會的文化不習慣把「愛」、「感謝」等詞彙掛在嘴邊,芊蕙也不常把對媽媽的謝意宣之於口,然而,每一次她到外地比賽,都一定會買手信給媽媽,這種愛的表現雖然含蓄,卻相當有力,持續在母女間的心房留下窩心印記。

 

圖片來源:受訪者、富衛保險

相關文章:自閉跑手17歲世界賽奪牌 媽媽教導有方:勿太執着,要讓人。

 

【編按:以上內容為作者之個人意見及立場】